財經365(www.hand93.com)訊:格力已經邁出了成為一流制造企業的步伐,為光明的明天打下基礎,這些可以稱作格力之矛,我們今天聊聊格力是怎么成為“空調之王”的。
一、 專注:深耕鑄就根基
縱觀一切長期成功的企業,質量無疑是共同的特征,質量是一個企業成為偉大的必要條件,質量好不一定可以長期成功,長期成功卻必須質量過得硬。
2000 年之前,尤其是1996 年之前,空調行業的市場格局是明顯的“供不應求”,“只要產出就有銷路”的市場吸引了國內數百家制造企業成為空調制造商。1996 年是格力的重要節點,當年出現涼夏天氣,各品牌的空調積壓嚴重,格力開創“年末返利”,拿出一億多元返利給經銷商。一直以來,經銷商賺的純粹是差價,遭遇銷售不好的年份就只能虧損,而格力的“年末返利”讓其成為了業內唯一“不會讓經銷商虧損”的廠商,“做格力空調就等于進了保險箱”的概念籠絡了大批經銷商,徹底彎道超車超過春蘭成為空調行業產銷第一,并逐漸拉大差距。同年格力提出只做空調、中央空調的“專業化”發展戰略。
作為董事長,技術出身的朱江洪帶給格力的基因是重視質量和研發,在其管理之下,格力從成立之初就非常強調產品質量和產品研發的重要性,制定了“精品戰略”在空調產品參差不齊,返修率較高的背景下,格力產品先依靠質量獲得市場。
2006 年格力第一個在行業內提出六年免費保修,2010 年格力也是第一個提出“兩年包換”,向市場表現了“好空調,格力造”的質量信心。由于一臺空調維修三次后,就會造成廠商損失,格力推出的保修包換條款推動了行業內整體產品質量的升級,倒逼行業內低效產能退出。目前,現存的市場的品牌無論是第一梯隊的格力、美的,還是處于后面梯隊的海爾、奧克斯、志高、海信、科龍和TCL 都能不夠承諾6 年保修的條款。“精品戰略”貫穿格力二十多年的發展,打造了格力在質量上的硬實力。
格力空調的質量高,別的企業不能學嗎?一個企業取得長久的競爭力,是文化和制度的雙重保障,對于格力,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線,不僅僅是口號,更是需要投入大筆真金白銀在研發持續發力。格力電器一直非常注重研發投入,2017年格力電器研發支出57.7億元,在家電行業中僅次于美的集團;研發支出占營業收入3.89%,高于美的集團的3.51%和青島海爾的2.88%。2017年格力電器技術人員數量為9155人,在家電行業中僅次于青島海爾和美的集團。相比于具有多業務條線的美的集團和青島海爾,專注于空調單一領域的格力電器研發支出達到57.7元,在核心技術、工藝方面更具口碑力。
國家知識產權局向社會集中發布了2018年上半年我國專利、商標、地理標志的相關統計數據。其中,在2018年上半年我國發明專利授權量排名前十位的國內企業中,格力電器以787件的專利授權量位列第七,是唯一進入前十名的家電企業。此前,2016、2017連續兩年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的中國發明專利排行榜中,格力的發明申請量、發明授權量均進入全國前十,穩居家電行業第一。格力在保持價格領先的情況下,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而且增速快于同行,競爭優勢不斷擴大,這不能不說是品質為格力空調的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 獨創:渠道插上雙翼
零售業有三個關鍵:占領心智、渠道為王和成本領先。如果說格力用品質打開了市場,那么獨特的、領先的渠道建設為格力成就王者加了一把催化劑。
1995年,格力首創“淡季返利”的銷售政策,吸引了一大批有資金實力的經銷商。這種能有效提高經銷商的忠誠度和積極性,同時化解了空調企業生產和銷售的季節性矛盾,這一政策在空調行業沿用至今。通過“淡季返利”政策和利用大型經銷商的渠道及資金資源,格力電器在1995年12月首次實現國內家用空調產銷量行業第一,并持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