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天壇生物更多是以一類疫苗出名,新生兒接種的一類疫苗中乙肝疫苗、脊髓灰質炎疫苗(糖丸)、麻疹疫苗、麻風二聯疫苗、麻風腮三聯疫苗這些品種,天壇都是供應大戶,但是這些品種都是國家采購,所以供貨價都非常低,譬如一顆糖丸采購價格不超過1塊錢。
當年天壇花了30億在北京亦莊建設了新的生產基地,立志成為國內最大的一類苗供應商。但是在搬遷過程,也導致了生產銜接出現了問題,并出現了一些資產減值。最慘的2015年,母公司收入下滑40%多,只有3億收入,卻利潤虧了2.5億。
而“疫苗業務不賺錢”也成為了后續資產重組時,大股東置出疫苗資產的理由。北生研(原有母公司疫苗業務)14億+長春祈健51%股權4億,一共作價18億賣給了大股東。雖然表面上北生研不賺錢、長春祈健也只有一個疫苗,但是如果這個價錢賣個我,我是挺愿意的,幾十億固定資產的亦莊基地剛剛建好通過了GMP認證,水痘疫苗一年能賺1.6億(權益8000萬),相當于5XPE。
純血的新天壇
以前天壇是血制品(蓉生90%)+疫苗(母公司+祈健51%),經過和大股東資產置換后,成為了主業只有血制品的生物企業。當時置換方案印象是,血制品從老蓉生90%股權變成了新蓉生(增加加上海所、武漢所、蘭州所、中泰)70%股權,相當于權益采漿量從683噸×90%=615噸,變成了1170噸×70%=820噸。對價是否劃算有點算不清了,反正算是解決了同業競爭,開始了新起點。
除了權益采漿量有了變化外,我們看看新老蓉生還有哪些變化?
1、漿站數量增加:從老蓉生18家漿站一下子變成56家漿站,一口氣成為了全國漿站數量最多的血制品企業。
2、區域全國布局:從老蓉生只集中在四川區域,成為覆蓋13個省的全國性血制品企業。
3、產品品種更全:雖然老蓉生品種就已經相對齊全(但好像都沒有凝八批簽發?),但是其他幾個所品種不全,可以互相調漿彌補。
從中生集團角度來看,進行這次整合還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用蓉生的管理能力去整合其他幾家相對采漿能力差的幾個所,另一方面可以調漿來彌補批文缺陷,而且從生產角度可以較好的規劃產能(蓉生漿多生產能力飽和,其他漿少產能空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