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奶制品的龍頭企業之一,伊利股份一直是市場資金推崇的白馬股,那么它到底有哪些核心競爭優勢呢,來看一下。
伊利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規模優勢
伊利作為國內乳業龍頭企業具備規模優勢,在平抑成本端奶價波動的能力上要高于小企業,在原奶價格較高的13、14年的時候其凈利潤增速相對其他年份反而較快,足以見得在原奶價格上漲的時候,大企業控制成本、轉嫁成本的能力更強。中小型乳企議價能力弱、成本承受能力不強,會因為利潤惡化而被大企業兼并或者淘汰。原奶價格的回升將倒逼行業集中度的提高,進一步的強化伊利、蒙牛等具備規模化效應乳企的競爭實力。
在廣告營銷費用支出上,大企業可以在更大的營業收入上對廣告費用進行攤銷。伊利2018年廣告營銷費用支出預計將首次突破100億元,更大的廣告費用支出,可以對旗下品牌進行持續性的營銷,多頻次的觸達更多的消費者。對于不能夠形成規模化效應的中小乳企來說,一方面受限于較低的銷售收入,不具備拿出更多廣告費用支出的實力,另一方面大企業在持續性的進行廣告營銷,可以進一步的蠶食中小乳企的市場份額。所以,超過100億元的廣告營銷費用支出,也是乳制品行業非常高的進入壁壘。
在取得了行業中更高的利潤以后,伊利一方面可以繼續進行內生式增長,另一方面有資本實力可以進行外延式的擴張。例如,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影響下,國產嬰幼兒奶粉在消費者心智中始終難以建立品牌的信任感,外資乳業品牌在國內市場占有率始終處于高位。伊利通過建立新西蘭生產基地,嬰兒配方奶粉獲得新西蘭政府官方認證之后,再原裝進口到國內市場,利用伊利的渠道進行銷售。
伊利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渠道力
渠道力是消費者在決定消費購買環節的時候,當需要某種產品,在優選了品牌以后,其在所能夠接觸到的各種渠道中,廠家是否能夠讓消費者完成購買行為的能力之間對比。渠道作為品牌廠商與消費者的中間環節,渠道力由終端類型和終端路徑決定。對于大眾消費品來說,消費者常見的購買渠道是:超市。同時,隨著便利店、電商平臺、母嬰店等渠道的快速發展,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也在改變消費者的購買習慣。如2017年尼爾森零研數據顯示,便利店的液態類乳品零售額同比增速為15.1%,增速明顯快于線下其它零售門店。艾瑞電商監測數據顯示,整體乳品在電商渠道的零售額規模達22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4.6%,并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