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注意!這些股碰不得!
隨著2018年宣告結束,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日期也日益臨近。而走在年報之前的,是業績預告和商譽減值爆雷。
拔得頭籌的銀禧科技(300221),在12月24日發布了2018年度業績預告,預計全年虧損4億元-7億元,主要原因是對并購興科電子形成的4.9億元商譽全額減值計提。

上圖就是銀禧科技此前十年的凈利潤,魚哥覺得一句老話可以概括“辛辛苦苦十一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當然,這個還不算狠的,最狠的是2017年的堅瑞沃能。
堅瑞沃能在2016年花了大價錢收購了沃特碼。但在次年年底,因沃特瑪業績不達預期,堅瑞沃能被迫對該筆收購形成的商譽進行減值計提——高達46.1億,造成當年爆虧36.84億元。

上圖就是最近十來年堅瑞沃能的年度凈利潤,說實話,魚哥數學不好。大抵只能算出銀禧科技十一年白干,真的算不出堅瑞沃能還要干多少年才能填補虧空。
爆一顆雷能讓一家上市公司十來年白玩,甚至幾十年白玩。同時,股價也將被代入深淵。
堅瑞沃能爆雷后,股價從8塊跌倒1塊3;銀禧科技爆雷后,經過了2018年的暴力揉搓的股價依然收了近兩個跌停。
實在讓人惶恐,更恐怖的是,這不是個案,一不小心可能還要把大盤砸下去幾百個點。
沒開玩笑,截至2018年三季報,A股上市公司商譽已高達14484億元,同比增長15.18%,這也是A股的歷史峰值了。
盡管今年沒有藝人搞個空殼公司作價10億,轉手變成上市公司賬上商譽。而叫價32億的公眾號距陣收購也已被叫停,但商譽依然保持了兩位數的,剎不住車。
監管層一看,這樣不行啊,指數好不容易“穩住”。如果再時不時有商譽減值業績爆雷,影響就是在太壞了。而且1.4萬億的彈藥庫委實有點嚇人,且還在不斷增加。
腫么辦?
想辦法唄!
于是,近期財政部就“商譽及其減值”議題文件,征求了會計準則咨詢委員會的意見,大部分委員同意商譽進行攤銷。認為這這有利于排雷。
好了,說到這里,魚哥覺得有必要對商譽和攤銷做下解釋了。
先說商譽,魚哥看一家早點鋪生意很好,據說每年凈賺2萬。就花了10萬把它買下來了。投資要記賬啊,魚哥一盤點,發現桌椅板凳電燈電飯鍋等加起來一共值2萬。于時記賬時,店鋪成本2萬,商譽8萬。因收購產生,是盈利能力的保證,但無法辨認,就叫做商譽。
接著說商譽減值,以現行的策略是對商譽不管,只在年終做一下減值測試,這個測試主要是看盈利能力。
如果第二年早點鋪還是賺2萬,就不理它。如果第二年早點鋪只賺了1萬塊,就要對商譽進行減值處理,盈利能力減半,商譽自然減半,也就是虧掉4萬。盈利能力打折,商譽自然就要打折,這個叫商譽減值。
再說攤銷。比如魚哥這個月給房東交了季度房租4500元,錢雖然是在這個月出的,但記賬的時候得分成三個月處理,即這個月攤掉1500元,次月攤掉1500元,下下月攤掉1500元。一筆費用,在此后分筆攤掉就叫做攤銷。
商譽從減值轉成攤銷,就是意味著尚需將在此后逐年攤掉,不能讓它再掛在公司賬簿上,變成不定時的雷。
方法看似蠻好,但問題好像有點大。
本質就是,一個炸彈,被切成了很多塊,然后每年引爆一塊。
這樣排雷可以。但有兩個弊端,一是有些小公司會活不下去。二是有些能活下去的公司,財報會很難看。
而截至三季報信息,A股共有2070家公司存在商譽,其中375股商譽超10億元, 87股商譽超30億元,41股的商譽超50億元,13股的商譽超100億元。
其中商譽最多的4家上市公司分別是中國石油、美的集團、濰柴動力和青島海爾,分別擁有商譽423.57億元、296.22億元、234.14億元、211.98億元。
咱們先說可能將會活不下去的公司,先看一張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