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2018年A股十大事件記 后續需謹防“三大雷區”
2018年即將過去,回顧今年的行情,A股市場整體處于震蕩調整之中。
這一年,上市公司的環境可謂更加國際化:A股“入摩入富”,滬倫通漸行漸近,中國的資本市場更加開放。
這一年,A股的調整幅度不小,上證指數曾一度跌至2449.20點,現在2500點上下磨底。與此同時,監管層針對回購、停復牌、退市等頻頻發布政策,以規范市場交易、提振股市信心,紓困民企、企業回購成為風靡整個A股的潮流。
對此,Wind為您精心匯總了2018年A股的“那些事兒”,讓我們來共同回顧一下。
2018年A股市場十大事件
1、獨角獸IPO綠色通道開啟
3月8日,IPO綠色通道開啟,工業富聯首發申請獲得通過,審核時間前后僅36天。
另外,以創業板首家獨角獸身份登陸A股的寧德時代,則從招股書預披露更新到順利過會,歷時僅24天,以此刷新了藥明康德之后工業富聯36天“閃電”過會的紀錄。上市之后的寧德時代也不斷受到投資者的熱捧,在連續斬獲6個漲停板后,寧德時代輕松登頂創業板市值“一哥”席位。
2、海南全島建設自貿區
4月13日,國家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
3、資管新規發布
4月27日,由央行牽頭制定的《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正式出臺,旨在打破剛性兌付,化解影子銀行風險,統一各領域資管業務監管標準。
4、A股正式“入摩”
6月1日,對于走向國際化的A股而言無疑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三次闖關MSCI均與之擦肩而過后,A股在第四次闖關MSCI后正式成功。根據2017年6月美國明晟公司(MSCI)宣布的信息顯示,2018年6月起A股將正式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
5、長春長生疫苗事件
長生生物假疫苗事件是A股市場2018年最大最轟動的黑天鵝事件。
7月15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通告指出,長生生物凍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產存在記錄造假等行為。由此,長生生物造假事件引發市場轟動。
10月16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和證監會分別發布公告,對長生生物疫苗造假進行處罰。
12月11日,長生生物發布公告稱,已收到深圳證券交易所重大違法強制退市事先告知書,深交所擬對公司股票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后續,深交所將根據相關規則作出對公司股票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的決定。此外,證監會對長生生物給予警告,并處以60萬元罰款。
6、滬倫通進入“試水期”
8月31日,證監會發布《上海交易所和倫敦交易所市場互聯互通存托憑證業務規定》,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滬倫通是將對方市場的股票轉換成DR到本地市場掛牌交易,“產品”跨境,但投資者仍在本地市場。
7、紓困民企
自今年10月起,為民企紓困,地方政府、券商、保險資管紛紛出資,推出“紓困基金”。
8、中弘股份退市“創歷史”
11月16日,滬深交易所發布修訂后的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新規,深交所對長生生物開啟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機制,中弘股份也成為了A股首只因跌破面值而退市的股票。
9、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
11月5日,證監會負責人就設立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答記者問,將抓緊完善科創板的相關制度規則安排。
10、回購新規落地
11月23日晚間,滬深兩交易所分別發布了《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回購股份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回購股份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向市場公開征求意見。緊接著,上市公司密集發布公告,公布自己的回購意向和回購進展。Wind數據顯示,2018年,A股上市公司累計回購規模已超過去5年總和。
周五滬指縮量反彈,收復2500點
盤點完年內A股市場后,再來看看近期走勢。
受外圍市場大跌影響,周一(12月24日),滬深兩市雙雙低開,隨后震蕩攀升;截止收盤,上證綜指收漲0.43%報2527.01點,成交額不足860億元,險些刷新近三年新低;深證成指漲0.75%報7392.56點,創業板指漲1.1%報1284.33點,收復5日線;萬得全A收漲0.6%,兩市全天僅成交2133億元,為年底次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