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場最新消息,“去年焦慮,今年迷茫。焦慮的時候還有事情做,迷茫是都不知道要干什么,還能去哪里。”
一家依靠互聯網優勢,排名靠前的券商經紀業務人士如此感慨。市場低迷,帶給證券行業的影響,是多重的。導致券商經紀業務不景氣,資管業務處在規范階段多處受限,自營業績不理想,IPO縮水投行業務戰線收縮,證券行業正在經歷的這場寒冬早已確認。2018年的這場行業寒冬究竟有多冷?一家小型券商固收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苦笑道:“現在月收入已經不用交稅了。”
券商從業者集體過冬
今年開始,證券行業員工或許已經適應了各種花式降薪裁員的舉措:要求員工自己提交辭職報告、新員工全到基層鍛煉、嚴查出勤率、調整薪酬結構……
案例一:有中小券商固收人員月薪不用繳稅
在隔斷時間就被曝出的降薪裁員大法之后,券商員工的處境如何?最近,一家小型券商固收人士對記者苦笑道:“現在我們的月收入已經不用交稅了,同事聚會都聚不起了。”今年來,經濟形勢不好,市場資金避險情緒濃厚,發債不容易,成功發行的債券費率也不高,有中小券商固收部門收入大降,于是改變了對員工的考核方式。
上述人士向記者透露,之前的時候部門員工薪酬體系為“基本工資+月度績效+年終獎”,今年變為了“基本工資+季度績效+年終獎”,其中,基本工資減半,每月發放的績效變為季度考核績效,并分攤在下個季度的每個月發放。“現在我的收入比以前減少了一大半。”該人士無奈猜想,“在這種形勢下,年終獎有或沒有都是懸念。”一方面是近幾個月到手的工資嚴重縮水;另一方面,之前薪酬考核中承諾的項目獎金亦遲遲未予發放,他的同事近期不斷提出離職。“就在前天,我周圍就有兩個同事同時提交了辭職信,人員流失很嚴重。”該人士對記者表示。
案例二:券商研究所面臨困境,各有各的難
有研究實力排名靠前的券商研究所人士告訴記者,公司報銷越來越困難,流程很慢。而一家曾以大手筆挖角明星分析師加盟的中小券商研究所目前只向五分之一的員工發放了2017年的年終獎。“今年年終獎肯定是沒有的,所以我不等年終獎,直接跳買方了。”這家券商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員告訴記者。
除了這樣的個案以外,以往“闊綽”的研究所也對支出敲起了算盤。臨到歲末,各家的年度策略會接踵而至。但與以往對投資者全部免費開放不同,申萬宏源(4.39 +0.00%,診股)證券和華創證券就開啟了策略會收門票模式。申萬宏源年度策略會的門票標準是6000元/人,華創證券年度策略會的門票價格分為3888元、5888元、6888元三檔。
“我們研究所今年甚至不打算搞大型策略會了,即便是辦,也是做精品策略會,只邀請核心客戶。”一家中型券商研究所的分析師告訴記者。對于規模全面壓縮的券商資管來說,寒冬的口號叫喊了早已不止一年。但即便在當下,還有華東某大型券商資管的資深業務人士預計,真正的寒冬還沒到呢。
案例三:有券商營業部校招員工遲遲未簽約
券業寒冬,金融專業的應屆畢業生感受最深的是,金融公司的招聘越來越少了。而剛剛入職金融機構的“小白”,還沒形成自身的專業壁壘,在這波寒冬中難免受到波及。今年下半年,自稱為某券商營業部應屆校招員工的人士向記者表示,自己本應于7月份辦理入職,但已過兩個多月仍懸而未決,每月拿著僅相當于入職員工七分之一的實習工資。“碩士畢業生本應每月7000塊的工資,但現在每月只拿到1000塊的實習工資。”
“我們是按照應屆生招進來的,來了之后就一直拖著我們,說總公司流程沒走完。現在有些人等不及就離開了,就相當于變相裁員。”該畢業生對券商中國記者如此說道。另一個重要變化是,各券商今年的校招人數也明顯減少了。
案例四:5000塊工資也肯干,明牌應屆畢業生只求入行
“畢業也要挑個好年份。”這句話反映在今年的應屆生求職經歷上,恐怕是再貼切不過。“今年我們校招的名額大幅縮減,各個部門都沒有什么名額。我們部門有個實習生,實習半年多了,人也很優秀,就是沒法留她,很可惜。”上海一家中大型券商人士告訴券商中國記者。
僧多粥少,競爭的激烈程度便可想而知。比如,記者了解到,某地方農商行省級分行的金融市場部校招,進入面試環節的全是清華和北大的碩士。“都這樣。能進就很不錯,大家已經不在乎工資了,只求入行。我聽說有個北大的碩士為了進一家券商工作,5000塊的工資也肯干。”一家中小券商的業務人士說。
案例五:溫水煮青蛙,工資再低也不跳槽
寒冬之下,或許能夠棲身在一棵大樹之下,已算幸運。即便長期拿著微薄的收入,也找不到跳槽的動力。某大型券商投行人士就表示,公司這一年IPO一單也沒做,再融資有幾單。年輕同事們拿著8000塊一個月的收入,卻沒想過跳槽。“雖然大環境不好,別的行業也不怎么樣。但是如果動一動,還是會稍微好一些的。但是同事們已經習慣了,還是覺得大公司好。感覺就像溫水煮青蛙。”上述投行人士說。
案例六:研究所降薪裁員壓力較大
今年下半年以來,有數家大型券商研究所傳出要裁員的消息,事后雖然均被辟謠為假消息,但是“日子難過”卻是業內人士的共識。有券商分析師私下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現在我們分析師聚會,經常聊的話題就是哪個單位會不會降薪裁員,畢竟整個行業的生態都不好,再加上確實有券商進行人員調整的事實存在。”
研究所作為券商生態中非主要創造利潤的部門,面臨的降薪裁員壓力比較大。據上述分析師表示,國內的券商研究所都在盈虧平衡左右,成本比較高,行情不好的時候,難免首先進行崗位調整。
案例七:有券商加強營業部考核,員工要簽“生死狀”
今年來,一方面傭金率不斷下滑,另一方面股票成交量日益低迷,全行業經紀業務收入普遍低迷。作為體現經紀業務業績的主要載體,營業部的日子非常難過。有大型券商營業部員工向記者表示,“隨著傭金下滑,交易低迷,市場行情持續走低,高端客戶自然消亡數量明顯,原來500萬的賬戶,現在可能只剩下100萬元,并且交易越來越少,營業部收益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