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帶量采購最新消息,12月6日,由4個直轄市和7個省會或計劃單列市參與的藥品集中采購試點,陸續揭曉擬中標結果。
據了解,這場“4+7”的藥品帶量采購中選品種大幅度降價。其中恩替卡韋降價90%,恒瑞厄貝沙坦降價60%。據上海證券報報道,華海藥業(600521)成為中標最多的企業。此外,京新藥業、石藥集團、揚子江藥業都有多個產品入圍。而跨國藥企僅阿斯利康、百時美施貴寶入圍。
由于價格降幅超出預期。12月6日,A股醫藥股普遍下挫。樂普醫療(300003)、貝達藥業(300558)、普洛藥業(000739)跌停。而中標最多的華海藥業在下午一度觸及漲停,后收于14.93元/股,漲幅為3.04%。
那么,“4+7”藥品帶量采購指的是什么?對于藥價、醫藥市場和藥企會產生哪些影響?
什么是“4+7帶量采購”?
據人民日報報道,帶量采購是在集中采購的基礎上提出的,指的是在藥品集中采購過程中開展招投標或談判議價時,要明確采購數量,讓企業針對具體的藥品數量報價。這種明確采購量的采購方法被稱為帶量采購,也是我國多年來藥品采購一直爭取達到的目標。
簡單地說,帶量采購可以理解為大型“團購”,明確采購量,低價者中標,帶量采購可以通過企業間的市場化競價,起到以量換價的作用,降低采購藥品的價格。
上海已經3次進行帶量采購,招商證券研究報告指出,上海2018年6月公布的第三次帶量采購,一共采購了20個品種,拿出上海市50%的市場份額給中標企業,未中標帶量采購的企業只能分享剩余50%的市場份額。而國家推動的11個城市帶量采購,也是拿出60%~70%的市場份額給中標企業,其他企業只能分享剩余 30%~40%的份額。
“4+7”指的是此次帶量采購試點城市。
11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試點方案》,明確了國家組織、聯盟采購、平臺操作的總體思路。11個試點地區委派代表組成的聯合采購辦公室在11月15日發布了《4+7城市藥品集中采購文件》。
根據采購文件,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和沈陽、大連、廈門、廣州、深圳、成都、西安11個城市(即4+7個城市)將進行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試點。試點地區委派代表組成聯合采購辦公室作為工作機構,代表試點地區公立醫療機構實施集中采購。
文件中公布了31個采購品種名錄。
據招商證券,此次“4+7帶量采購”中選品種的確定方式是,如果申報企業大于或等于3家,最低價者中標;如果最低價有多家企業,那么此前在11城市銷售范圍多、銷量大的企業中標,如果申報企業為2家,最低價者進入預中標名單。如果申報企業只有1家,該企業進入預中標名單。這樣,每個品種只有1家企業進 入預中標名單。對于預中標名單里的企業,按降價幅度排序:降幅前列 (不超過 7 家)直接中標,其他預中標品種進行議價談判:參考申報企業大于等于3家的中標品種的平均降幅,確定議價談判的最低降幅。
本次“4+7帶量采購”以結果執行日起12個月為一個采購周期。若在采購周期內提前完成約定采購量的,超過部分仍按中選價進行采購,直至采購周期屆滿。
帶量采購有什么好處?
國家衛健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傅鴻鵬在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介紹,帶量采購有三大優勢:
一是帶量采購有確定的商品數量要求,買賣雙方可以針對交易細節開展談判。與不帶量的集中采購相比,帶量可以給藥品企業明確的銷售承諾和預期,方便企業安排生產和銷售,控制成本,從而可以給出更優惠的價格,讓患者獲得更多收益。
二是可減少藥品購銷過程中的灰色空間。帶量的同時意味著該批量藥品供應企業的確定性,并且確保采購結果落實。目前實行的藥品集中采購在招投標階段缺乏明確的用量要求,中標并不意味著有銷量,醫院仍然具有自主選擇權。因此企業可能要“二次公關”、醫院可以“二次議價”,嚴重的會使中標結果形同虛設。實施帶量采購則意味著通過招投標可以直接簽署購銷合同,實現招采合一,消除灰色空間,因此意義重大。
三是有助于推動藥品采購流程的完善。藥品招投標中,評標專家主體是醫生。在存在“二次議價”空間時,為尋求醫院補償的有效渠道,存在主觀上預留價格空間以備再議的動機。消除“二次議價”空間,可以反過來規范評標專家的行為,促進評標過程的規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