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場最新消息,2018年對于互金行業來說是個多事之秋。網貸之家數據顯示,今年已經有一半的P2P平臺倒下,到目前僅有1209家平臺正常運營,而這一數字在年初為2176家。
行業“雷潮”不斷,頭部平臺大裁員、關閉線下門店,業務收縮、公司架構調整、高管離職等消息屢屢傳出……即便如此,仍然不少互金公司掀起赴美上市第二波高潮,卻難抵“破發魔咒”。
頭部互金公司集體裁員
近期關于趣店裁員的風波持續發酵,時報君從可靠信源獲悉,一天時間里超80%趣店“管培生”離開,裁員人數多達200人,其中不少在去年年底招聘的管培生在經過與公司協商后,拿著“N+6.5”補償走人。趣店2018年三季度財報顯示,第三季度單季營收同比增長超30%,達19.28億元人民幣。
從業務板塊來看,消費金融服務是趣店第一大收入來源,第三季度總計收入9.6億元人民幣,較2017年同期下降8.9%,而在去年第四季度上線的大白汽車業務,今年第三季度給趣店帶來了5.86億元人民幣的銷售收入。以校園貸起家的趣店,自上市以來風波不斷,招股書中也披露,支付寶為趣店最重要的流量入口,若二者之間合作出現變數,對趣店來說也算是一記重錘。而趣店本季度結束和螞蟻金服的合作,這一消息自8月24日公布后股價連續大跌,也能看出市場對于二者合作生變的避險情緒。截至發稿,趣店股價報4.9美元,總市值為15.97億美元,自上市以來累計跌幅約八成。
不僅是趣店,近日在職場實名社交平臺“脈脈”上,一名被認證為“宜信員工”者爆料,“互聯網金融巨頭宜信公司大裁員,上午開會,下午直接報名單,月底要裁完1/3,凜冬將至。”
還有“宜信員工”表示,“年底被裁員,年終獎沒得領,走的時候就發我幾千塊錢,裁員信息實錘。”最具戲劇性的還是PPmoney倒閉傳聞,11月底網上忽然傳出PPmoney人去樓空,八大部門均已解散,當天PPmoney回應稱生產經營秩序一切正常,“隨著行業監管政策以及合規要求持續出臺,集團在過去的三年時間里基于合規要求逐條整改,對相關業務進行正常調整。”廣州市金融局也在當天前往平臺走訪調研,并向媒體表示,該公司沒有出現人去樓空現象。
“行業不好,裁員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并非就是媒體所傳出那樣公司經營出現問題。現在大家都在想著如何合規,如何備案,以及如何生存下來,不可能行業不好的時候還會養活這么多人。”一位互金公司高管向時報君表示。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也表達了類似觀點:在行業快速擴張階段,很多互金平臺采取的是人員驅動規模增長的模式,即通過大量的線下門店和銷售人員進行獲客,員工總數動輒數千甚至上萬人。這種模式運營成本高,行業高增長階段,可以通過規模增長實現對成本的覆蓋,在當前的行業調整期,增速下滑、業務低迷,通過減員的方式降低運營成本,也就成為此類平臺正常的“過冬”邏輯,某種意義上也是行業過冬期的寫照。
互金企業依然扎堆赴美上市
在行業出清與整治下,經歷過2017年信而富、趣店、和信貸、拍拍貸、融360、樂信等國內多家金融科技公司掀起的第一波赴美上市潮后,隨著行業合規整治的進一步深入,一批互金細分領域頭部企業在今年下半年掀起了第二波赴美上市潮,并從9月份開始呈現加速態勢。11月15日,微貸網正式登陸紐交所。微貸網副總裁陳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微貸網在今年1月份啟動上市程序,8月份正式向紐交所交表,時間非常緊湊。
同日,網貸平臺泰然金融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招股說明書,擬掛牌紐交所,計劃最高融資2000萬美元。11月初,被稱為“房抵貸第一股”的泛華金融登陸紐交所,泛華金融發行價為7.5美元/股,10月25日,中國金融科技解決方案提供商品鈦(PINTEC)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同樣定位為中國金融科技公司的小贏科技(XYF)于9月19日在紐交所掛牌上市。在赴美上市的互金企業名單中,也不乏一些傳統互聯網巨頭旗下的平臺,背靠360集團的360金融在10月27日向美國證監會遞交了上市申請,計劃募資2億美元。
同樣是在10月底,大麥理財確定D輪融資的同時,宣布正式啟動納斯達克上市計劃。9月29日,薩摩耶金服也公布其在美IPO的招股文件。對于互金公司集中赴美上市,一家已上市互金公司的一位高管向時報君表示,首先現在各地監管趨嚴,并且都在準備合規備案,一旦上市至少從企業管理合規角度來說拿到備案更加容易;第二就是行業在7-8月份經歷一波爆雷潮,導致平臺資金流出較為嚴重,也嚴重打擊了投資者信心,很多平臺都面臨資金緊缺問題,而上市是最快融資渠道;第三,美國上市相對于香港上市簡單,因為香港是實質性審查,比如公司業務的合規性、行業環境、是否跟國家政策一致等,在資質審查方面更為仔細,而美國只是強調信息披露真實,至于業務好壞由投資者自行判斷。
基巖資本副總裁岑賽銦在接受時報君采訪時表示,宜人貸是美股P2P第一股,算是比較成功的例子,上市后股價翻了幾倍,有業績和成交量,但宜人貸市盈率依舊不是很高,只是一般金融機構的水平而已,股價最近回撤也比較大,可見美國市場是不會給這類公司一個非常高的估值的,始終保持著謹慎的態度。雖然也會有一部分人看好,但不會形成共識。岑賽銦表示,很多買美股的投資人或散戶,會把買剛去美國上市的中概股當作一種潮流,比如宜人貸業績好,能吸引人去炒,可互金平臺在美股市場始終不算是非常受歡迎的領域,他們對自己本國的互金平臺態度都非常嚴謹,像Landing Club等表現也比較一般。
岑賽銦稱,中國的互金企業,或者說任何企業赴美上市,最大的挑戰就是能夠獲得全球投資者認可,這是需要業績支撐的。但也有很多公司并不在乎定價和融資額,他們要的只是一個上市公司的身份而已。上市不到兩年,多數互金公司已失去高光時刻:多家公司股價腰斬后再腰斬!
互金公司在最近兩年密集上市后,正在很快褪去光環,最直接的表現便是股價的連續下跌。互聯網金融興起時間并不長,資料顯示,中國互金公司上市時間主要集中在2017年和2018年這兩年的時間里。不過,觀察2017年或以前已在美上市的相關公司股價,可以發現,這些公司絕大多數今年以來表現相當慘淡,其中約半數公司2018年以來股價出現腰斬,包括和信貸、信而富、宜人貸、趣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