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場最新消息,如果要票選“京城最牛券商營業部”,中金建國門外大街營業部(下稱建外營業部)一定不會跌出三甲。
客戶平均可投資產在千萬級,屢屢登上交易龍虎榜,年度交易額曾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三,都為這家地處SK大廈底層的“高大上”營業部惹來許多矚目。然而界面新聞近日卻獲悉,在此營業長達十五年的建外營業部已原址退租。作為中金發展財富管理業務最主要的“陣地”之一,建外營業部的“撤離”意味著什么?
風光不再
11月下旬,界面新聞記者來到昔日的建外營業部現場觀察到,原址大門緊閉,四周被灰色玻璃圍緊,且未見任何遷址指引信息。幾經周折,界面新聞記者才得知,該營業部是從底商搬遷至SK大廈的三樓。不過要進入建外營業部新址,較以前卻要費力許多。
凡是進入都要通過一樓大廳的寫字樓刷卡閘機,若不是在樓內上班的外來人員,則需要在前臺進行登記后辦卡入內。到達三樓后,由于營業部新址并不在顯著位置,也沒有明顯標示,甚至需要找人詢問后才能找到。“這顯然不符合營業部選址的特性,可能為了節省成本,租金更便宜”,一位中型券商營業部負責人認為。中金建外營業部原址一層目前空置的414平米,是商業性質,商業租金報價是1100元/每月/每平,年租金約500多萬元。而新址是寫字樓性質,租金報價是450元/每月/每平,年租金約200萬元。
“在一樓大廳已經十來年了,之前聽到要搬也很驚訝,我們覺得挺可惜的。”一位中金建外營業部員工告訴記者,至于搬遷的具體原因他表示不清楚。界面新聞記者又從中金內部人士處得知,所謂三樓的新址,其實不新,而是中金公司其他業務部門使用多年的會議室和辦公場所,此次搬遷也沿用了原來的舊設施,遠沒有昔日一樓大廳來的寬敞和舒適。現在的營業大廳僅十余平米,現場僅放置一臺舊沙發供客戶休息,設有兩個窄小的辦事窗口。若要向客戶一對一介紹產品,則要進入小會議室,整體都顯局促,體驗較之以前遜色不少。
定位搖擺
與建外營業部所在的SK大廈一街之隔的是國貿二座,在這棟樓的28層就是中金公司總部。作為第一家中外合資券商,中金在此辦公18年之久。在建外營業部成立四年后,中金公司于2007年正式成立財富管理業務部,專門致力于為高端個人及企業投資者提供具有國際水準的專業投資服務,建外營業部便是最主要的“陣地”之一。
“建外營業部是中金公司全國二十多個營業部里客戶資產規模最大,業績最好的。約有3000名客戶。30多個客戶經理。”一位該營業部投資經理告訴界面新聞記者,要說建外營業部是中金的第一旗艦營業部,也不為過。原址退租、風光不再的背后,折射出中金公司在合并中投證券之后近兩年間融合的矛盾和搖擺的定位。2016年11月,中金公司宣布以167億元收購中投證券,并在2017年完成收購。外界曾一度擔心兩家“基因”完全不同的券商難以發揮各自優勢,做到有效融合。中金公司帶著合資券商基因,一直服務于大型國企,企業文化“洋派”。旗下的證券營業部也不是傳統券商的經紀業務路線,而是立足高端,主要服務高凈值人群和機構客戶。
中投證券則屬于本土券商,帶有濃厚的國企文化,在全國的200余家證券營業部也是單小分散的散戶證券經紀業務。根據中金2018年中報,截至2018年6月30日,中金公司財富管理部客戶4.17萬戶,戶均資產超過人民幣1800萬元。而中投證券機構客戶0.5萬戶、富裕客戶34.73萬戶、零售客戶250萬戶。以資金量最低的零售客戶計算,戶均資產僅1.8萬元。
一邊是戶均資產超千萬的高端客戶,另一邊是戶均資產僅萬元的大眾客戶,兩者之間的財富管理需求存在巨大差異,這也直接導致整體定位和產品的搖擺。據界面新聞記者了解,中金和中投在合并之后的高凈值客戶由各自管理,但產品線有所打通。中金財富管理服務如今已經將門檻大幅降低,不再像過去那樣高高在上,也開始服務于資金量小的散戶。上述中金投資經理對界面新聞表示,由于與中投證券的合并,中金新設計了投資門檻非常低的收益憑證產品,甚至還有5萬元起步的產品。只需要在中金營業部開設資金賬戶,資金達到5萬元即可投資,期限3個月至半年不等,年化收益約為5%左右。中投證券主要以散戶為主的營業部也是在賣同樣的產品。
與此并存的是,中金公司財富管理部仍在出售千萬級別的產品。在不少人眼中,這種高低互調的效果并不好。“現在的營業部內部感覺檔次一下就降低了好多,畢竟是資金量算大的客戶,買賣產品時并不走線上,還是以到營業部和投資經理面談的方式為主。”一位中金公司的高凈值客戶對界面新聞記者坦承,當得知營業部最低還賣5萬的產品后,不免疑慮,資金量跨度這么大的產品如何能夠兼顧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