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最新消息,有分析指出,雖然受事件影響,A股基因概念股出現了過山車行情,但基因概念前景向好的趨勢并未改變。國內基因治療產業還處在發展初期,未來市場前景廣闊。
行業:國內市場空間巨大
在A股中有不少上市公司涉足基因概念,主要有基因測序、檢測試劑,及相關服務等細分領域。周一基因概念股大范圍反彈,板塊中超七成個股逆勢上漲,其中冠昊生物、新開源等漲幅紛紛超過5%,還有多股漲幅超過3%。然而隨著“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發酵,周二基因概念開始明顯分化,周一大漲的概念股普遍處在板塊跌幅榜前列。
雖然事件性影響還在持續,但就從基因治療產業來看,發展并不會因此而發生改變。華金證券分析師鄭巧指出,基因編輯技術優勢明顯,但由于專利壟斷、新技術發明時間短、風險評估不完善等原因,基因編輯技術尚未在臨床項目中大面積使用,因此出現時間更早、技術更成熟的病毒轉基因還是目前基因治療的主流方案。基因編輯的應用場景更廣、潛力也更大,是未來基因治療的發展方向。整個基因編輯行業的發展停滯了多年,隨著新一代基因編輯技術的出現,行業的發展速度有望得到大幅提升,從而使基因治療再上一個臺階。
就國內來看,基因治療仍處在發展初期,國外基因治療進入成長期,國內后來居上仍有潛力。有分析指出,目前國內基因治療主要集中于國外已經取得突破的領域,如CAR-T療法等,故國外現在處于臨床后期、預計在未來兩三年內上市的基因治療產品上市后有望再次點燃國內市場,產生新的行業風口。此外,基因治療在經歷了10多年的行業整改后剛剛進入成長期,國內外的差距要遠小于其他傳統醫藥領域,國內企業仍擁有后來居上的潛力。
個股:細分龍頭值得關注
雖然事件對相關上市公司短期產生一定影響,但緣于對市場前景的看好,以及業績的持續增長,基因概念股仍被行業人士普遍看好。
從業績角度來看,據數據顯示,40只基因檢測概念股中有28只前三季度業績出現正增長,其中國際醫學、中源協和凈利潤出現超10倍的增長,此外還有多股凈利潤同比增幅超五成。再從研發投入角度來看,據統計,金域醫學、華大基因、迪安診斷等9股前三季度研發投入超過億元,此外有10只概念股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例超過10%。
對于基因檢測概念,有行業人士表示,雖然A股不少上市公司涉足其中,但各自實力有所不同,建議投資者關注細分領域龍頭。其中華大基因被業內普遍看好。可以看到,華大基因是國內唯一參加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公司,作為全球最大的基因測序中心,華大基因擁有世界最大規模的測序通量,并不斷強化產業鏈上游布局。財通證券表示,2018年10月25日公司發布超高通量基因測序儀MGISEQ-T7,該測序儀的問世能夠對目前測序產業的發展起到強有力的推動作用,同時為公司后續全基因組測序、超高深度全外顯子組測序、表觀基因組測序、腫瘤大Panel基因檢測等高效化多種應用奠定了基礎。
此外,貝瑞基因始終專注于人類基因組測序技術的臨床轉化。公司目前的研發團隊由高通量測序領域和臨床基因檢測領域內頂尖的實驗、研發、生物信息分析專家組成,并先后與國際測序儀巨頭Illumina公司、云計算服務平臺提供商阿里云和華為云等建立了合作關系。憑借強大的測序平臺,公司先后推出了多款基因檢測產品,專注于生育健康和腫瘤基因檢測兩大領域。
更多股票資訊請關注財經365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