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場最新消息,當前,一些內資機構雖有加倉意愿,但出于對凈值回撤等因素的顧慮,沒有短期內大幅加倉的計劃。與此同時,一些外資機構持續加倉,他們認為A股估值遠遠低于全球主要市場,屬于價值洼地。
外資機構打滿購買額度,A股持續“磨底”,不過,部分QFII機構悄然大舉加倉,一些機構甚至每日將購買額度打滿。數據顯示,外資持有A股流通市值占比接近6%,可比肩險資。多位基金經理證實,近期部分QFII機構不斷加倉A股。
“大部分外資基金此前并未主動配置中國市場,但今年以來均升級了資產配置模型,將中國作為單獨市場進行投資。”行健資產管理聯合創始人及行政總裁顏偉華表示,外資對中國市場的看法普遍比內地投資人樂觀。“A股參與者大部分是不注重基本面的散戶投資者,當前市場情緒脆弱,任何‘風吹草動’均可能影響股市漲跌,疊加近幾個月部分公募基金清盤加劇了拋售壓力。”他表示,近期出臺的一系列經濟措施傳導至實體經濟有一定滯后性,因此目前處于經濟數據轉強前的真空期,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可能維持疲弱,市場仍將繼續波動。但他強調,中國經濟基本面沒有轉壞。
“外資存量肯定是持續增加。”一位外資機構負責人表示,“一方面,周期下行、內外因素的不確定性使內資過于悲觀,這些負面預期已充分體現在價格中。另一方面,隨著A股加入MSCI,相關ETF資金被動進場。事實上,外資買入量并不大,只是內資信心低迷,就顯得外資活躍。”
海通證券最新報告顯示,一季度末,外資持股12016.33億元,占A股自由流通市值比例為5.39%,其中RQFII持股占3.6%,陸股通北上資金持股占1.8%。對比來看,公募基金和保險A股投資總額分別為1.9萬億元、1.5萬億元,占全部A股自由流通市值比重約8.4%、6.7%。估算至7月底,外資持有自由流通市值比例約6%。北上資金數據顯示,4月至7月累計凈流入1338.2億元,近1個月凈流入達249.39億元,歷史累計凈流入達5746.29億元。
內資糾結買入時機,與外資的積極做法相對照的是內資的謹慎。盡管不少內資機構認為“市場中長期配置價格顯現”,但在倉位管理上,一些機構則表示短期內不會大幅加倉。究其原因,預期過于悲觀是主要因素。北京某券商自營研究員表示,目前股票倉位只有兩成左右,雖然A股長期投資價值十分明顯,諸如保險等長線資金也在持續買入,但短期內大幅加倉仍有凈值波動過大的可能性。“目前情況是投資者對經濟和企業盈利預期過于悲觀,待相關數據明顯向好時,投資者預期才會相應扭轉。”他說。
個別業內人士表達了偏悲觀的看法。北京某業內人士認為,雖然A股整體估值與此前幾次歷史大底相差無幾,但由于對內外部不確定性的擔憂,導致市場對企業盈利可持續性預期過于保守。他說:“從過往經驗看,A股出現過跌幅越多市盈率越高的情況,就是因為企業盈利下滑明顯。”除過度悲觀預期,出于控制回撤而出手謹慎的機構也有不少。北京某中型私募研究員說:“市場對利空預期的演繹可謂極致。
目前有很多好標的的估值落到有吸引力的區間,但出于私募產品對凈值回撤的把控,不會貿然加倉。等市場明顯企穩時加大倉位才更穩妥。”另一家私募基金經理坦言:“雖然今年凈值大幅跑贏指數,但目前仍為負收益,倉位自然不高。”某從業近20年的公募基金經理說:“相比歐美成熟市場,價值投資在A股還不夠深入人心。市場中部分優質公司的價值長期被低估。雖如此,歷史上買入此類優質標的,也可能出現一段時間的較大幅度回撤。從該角度看,采取逐步加倉的策略更適合自己。”
A股為全球價值洼地,外資敢于持續加倉,底氣何在?“外資對利率較為敏感,央行采取措施穩定人民幣匯率有助吸引更多外資流入。”顏偉華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此外,還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外資更看重長線和基本面。當前A股估值已到2016年低位,該時點加倉優質公司意味著看好中國經濟未來潛力。二是A股納入MSCI指數比例的增加吸引主動資金提前布局,也吸引更多外資被動加倉。”
“外資研究主要是基本面分析,而且當前A股如同2016年港股,出現價格洼地,資金勢必會往里流。”上述外資機構負責人表示,“目前A股估值遠低于全球主要市場,特別是美股和港股。整體看,A股具有一定價格優勢。”“盡管2018年股票市場表現不盡如人意,但仍看到許多具有吸引力的長期機會。”富達國際投資總監Catherine Yeung表示,A股市場已對由外部因素引起的大量不確定因素做出反應,尤其是在涉及其他成熟市場方面。在此情況下,一些基本面及預期盈利增長相對保持穩定但股票被拋售的公司可稱作“落難天使”。
德意志銀行機構客戶業務全球聯席主管Stefan Hoops表示,中國市場正吸引全球投資者關注。據德意志銀行報告顯示,對于下半年的中國資本市場,看好綠色、制造、改革、消費四大主題板塊。談到具體進場時機,上述外資機構負責人表示,不同機構對跟進的行業和標的會有模型預測,具體價格相對價值折讓多少才進場買入,各家有所不同。“比如格雷厄姆認為價格折讓3-4折就是好的投資,而巴菲特對這一類的投資原則是在4-5折。”
根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簡稱:中國結算)通知,9月15日起,在境內工作的外籍人員可申請A股開戶。也就是說,首批符合開戶條件外籍人員17日可正式參與A股交易。
新增兩類外國人可申請A股開戶,此前,三類外國人已可直接開立A股賬戶:取得我國永久居留身份證的外國人;在境內依法設立外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并公司在A股上市的外國人;A股上市公司中在境內工作、參與公司股權激勵的外籍員工。
在此基礎上,8月15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關于修改<證券登記結算管理辦法>的決定》、《關于修改<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的決定》,進一步放開符合規定的外國人開立A股證券賬戶的權限。同一天,經中國證監會批準,中國結算發布了《關于符合條件的外籍人員開立A股證券賬戶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兩類外國人可開立A股證券賬戶:一是,在境內工作的外籍人員;二是,境內上市公司中參與股權激勵、在境外工作的外籍員工。
值得注意的是,在境內工作的外籍人員開立A股賬戶有個前提:投資者歸屬國(地區)證券監管機構須與中國證監會已建立了監管合作機制信息。截至目前,中國證監會已與62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68份雙邊合作協議,包括包括美國、俄羅斯、新加坡、韓國、澳大利亞、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等。也就是說,此次開放,上述62個國家和地區的,在中國境內工作的外籍人員均可申請開立A股證券賬戶,投資者人數約為幾十萬人。部分外籍人士15日開始申請A股賬戶,根據中國結算的通知,上述兩類外籍人士可從9月15日(周六)起按要求辦理開戶手續。
華泰證券上海來福士廣場證券營業部的相關負責人表示,證監會的相關通知出臺后,已有不少外籍人員前來咨詢開戶相關事宜。9月15日開放首日,已有部分外籍人士開始申請A股賬戶,一旦申請通過,他們最快可在9月17日(周一)入市進行交易。根據中國結算通知,在境內工作的外籍人員申請開立A股證券賬戶的,申請材料如下:《證券賬戶開立申請表》;外國護照及復印件;境內機構出具的就業證明及該機構的營業執照或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證復印件(均需加蓋公章)等。
專家:短時間內對A股影響不大,那么,進一步放開外籍人士的開戶限制,對A股市場何重要意義?在眾多業內人士看來,放開兩類外國人在A股開戶,進一步豐富國內資本市場投資主體,拓寬資金入市渠道,優化資本市場結構。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向中新網記者表示,引入外籍人士進入A股是對外開放大戰略中的一部分,是一個長期作用的舉措。目前國內開放有A股入市資格的外籍人士量還比較小,它短時間內并不能解決A股現在所存在的問題。但劉鋒同時指出, 引入外籍投資人能讓A股市場更國際化,吸收一部分有經驗的投資人才和一部分外部資金流,理論上會給國內上市企業帶來更客觀的估值。
交銀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馬韜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新規促進外籍專業人才在境內工作、創業并深入參與中國經濟相配合,可有效解決部分上市和股權激勵中因國籍原因而產生代持的灰色地帶等問題,是一項作用于長期、偏向于基礎性的政策。
更多股票資訊請關注財經365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