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中報開始接近尾聲,券商股龍頭中信證券也發(fā)布了其18年的中期業(yè)績。
中信證券2018上半年收入200億,同比增長7%,凈利潤56億元,同比增長13%。這個業(yè)績在上半年券商業(yè)績總體下滑的情況下,已經算相當?shù)牟诲e,特別是凈利潤的增長實屬不易。
但是,仔細看了中信證券的中報后,似乎真實的情況并不如數(shù)字反應出來的那么美好。
根據中信證券的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的自營權益類占凈資本比例為31.8%,僅較上年末下降1.45個百分點。而自營固收類占凈資本比例為172.5%,較上年末大幅提升48.15個百分點。
可以看出,中信證券證券的主要收入和利潤都來自了固收業(yè)務。同時根據另一家券商的分析數(shù)據顯示,中信證券的自營業(yè)務出現(xiàn)了下降,這一點似乎好像和券商平時對于A股市場的判斷有點不那么一致。
其中,中信證券2018年的上半年交易性金融資產受股票市場大幅回撤影響,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錄得45.6億的虧損。可以說,專業(yè)券商的水平其實和普通投資者很多時候也沒有差太多,說到底這是一個靠天吃飯的行業(yè)。
而最終中信證券可以實現(xiàn)二級市場操作的盈利,靠的是衍生品的對沖。數(shù)據顯示上半年中信證券通過靈活運用衍生工具的對沖策略取得62億的收益。
不出意外的話,這些衍生品應該就是期指和50etf期權,這或許就是專業(yè)機構和普通投資者最大的區(qū)別。當股票被套時,普通投資者很難利用衍生品來實現(xiàn)對沖,而減少損失,甚至盈利。
當然,中信證券可以通過衍生品的對沖實現(xiàn)盈利,這也的確是反應出了中信在衍生品方面的能力,在期指還沒有被“限制”之前,中信就一直是期指的第一大主力。
聊完券商,來說說銀行。
上周的市場整體處于一個十分低迷的狀態(tài),但上周五銀行板塊的表現(xiàn),實著讓人一驚,銀行板塊如此整體的行動,最近一次還是發(fā)生在年初的那波上證50行情。
而上周五的龍頭則是平安銀行,上周五盤中一度沖擊漲停板。并且平安銀行盤中的分時走勢看,資金從一開盤就以推土機的方式,通吃上方的賣盤,以45度角推高股價。
而且還能看到,上周五銀行板塊的上漲,并非簡單的平安銀行帶動,而是有計劃的在開盤后資金就開始推高股價,平安銀行最終的沖擊漲停,只是對整個銀行板塊盤中上漲的提速。
從周五銀行板塊的上漲看,小財神覺得需要重視,因為能把平安銀行像推土機一樣幾乎推至漲停的,一定不是普通投資者的行為,并且四大行也同步走高。
我們先撇開推高銀行股資金的目的是什么,我們單就形態(tài)而言,目前銀行股的具備了反彈的條件。主流的銀行股的低點基本都出現(xiàn)在了7月初,隨后指數(shù)的新低,它們都沒有同步新低,這是一個十分明顯的信號。
當然目前的整體環(huán)境,想要銀行股重現(xiàn)年初的暴漲,顯然也不顯示,但它們走出一波反彈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同時上周五在銀行股拉高的同時,券商股也有出現(xiàn)了明顯的異動,這其中是否有什么直接的聯(lián)系目前還看不清楚,但值得留意。小財神通過周末對大權重的復盤的感覺,未來可能出現(xiàn)的反彈,很可能是指數(shù)行情,要當心賺了指數(shù)不賺錢。
最后一句話說一下指數(shù),由于上周五指數(shù)強攻的失敗,短線方向性的選擇的懸念,繼續(xù)保留。但這個方向的選擇,留給多空雙方的時間都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