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在從前總感覺是一個炫酷,但又離我們太過遙遠的技術。沒有人為的干預,僅憑設備的判斷便可以實現車輛在大交通環境下的走走停停,想想就有些不可思議。
現在中國的無人公交車也上路了。

這款無人公交車是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制造的,它可以自動鳴笛,打轉向燈,會自己駛入機動車道,至于變道,加速,剎車這都不在話下。
乘客可以從駕駛屏幕上看到行駛速度,電量,前方路障等數據。據負責人介紹,這款無人駕駛智能行駛公交車依靠人工智能、視覺計算、雷達、監控裝置和全球定位系統實現了在無人駕駛的情況下自動行駛。
如果遇到了緊急事故,無人公交車會根據情況,采取不同的速度行駛。因為公交車越長,公交車自動行駛的難度越大,所以這次的車輛選擇的都是12米的純電動客車,可以乘坐乘客50人,車頭還有一個攝像頭,可以識別前方的行人,路障等,還能對路面狀況進行感知。
千億美金估值要進中國市場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特斯拉、Waymo先后落戶上海,將進一步推進上海作為中國汽車研發中心的地位。此前,蔚來、威馬、奇點、游俠等新造車派均將研發中心選在了上海。
數位無人駕駛創業者在第一時間接受機器之心的采訪,均表達了較為樂觀的觀點。禾多科技CEO,前百度自動駕駛負責人倪凱表示,這至少證明了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
地平線CEO余凱、前百度研究院副院長余凱、禾賽科技CEO李一帆等人則認為,有競爭是好事,競爭將會促進國內自動駕駛市場更進一步的發展。
作為無人駕駛領域的鼻祖級的人物,早在2009年,Google X實驗室就啟動了谷歌無人駕駛項目,而百度成立自動駕駛項目已經是五年后的事了。
2016年12月,由谷歌無人駕駛項目演進的 Waymo在正式出世。從第一家公開道路路試,到第一家完全無人駕駛地上路,再到第一家商業化運營,Waymo無疑是全球無人駕駛領域的領頭羊。
咨詢公司 Navigant 在上個月發布的一份報告中顯示,在全球研發無人駕駛技術的企業中,谷歌與通用在技術、市場化策略、可靠性等方面的綜合排名處于領先地位。
截至目前,Waymo 已經完成 800 萬英里(約 1287 萬公里)無人駕駛汽車公共道路測試,模擬測試里程達到 50 億英里(約 80.47 億公里),計劃今年下半年向部分地區的美國消費者推出無人駕駛服務。
隨著商業化進程的加快,Waymo也成為最被看好的無人駕駛公司之一。在摩根士丹利最新的研報中,已將Waymo的估值從700億美元上調至 1750 億美元。
報告分析,Waymo 1750 億美元的估值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價值 800 億美元的自動出租車業務、價值 900 億美元的物流業務、以及價值 70 億美元的專利許可業務。
前有特斯拉斡旋多年終在上海建廠,覬覦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如今谷歌在上海成立服務子公司更加證明了中國出行市場的潛力。
投資機會
主要為三大方面,一是受消息催化,與谷歌在無人駕駛有合作的公司將直接受益。個股包括:
精研科技:公司產品已應用于谷歌、特斯拉等知名汽車品牌,為其大批量提供高定制化MIM核心零部件產品。
鳴志電器:在招股書中表示,與谷歌在無人駕駛概念車研發方面進行了合作,并為其無人駕駛概念車提供直流無刷電機。
巨星科技、大族激光均為國內激光裝備行業的領軍企業,而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使用的也是激光測距技術。
二是谷歌設立無人駕駛子公司是谷歌入華的一個縮影,更大來看,未來與谷歌在各方面有合作的公司都有望被消息反復驅動。
最后是國內無人駕駛產業在巨頭Waymo、百度阿波羅帶動下有望加速發展。龍頭包括四維圖新、亞太股份、德賽西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