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盤下跌3%,成交224億,亞洲股王騰訊總算是扛過了中報利空后的第一個交易日。
雖然騰訊周四最終收盤并沒能逆轉上漲,但3%的跌幅還是好于了此前市場的預期。不過周四的低開高走陽線還不能說騰訊的這輪下跌就已經結束,從更大的形態角度看騰訊,這輪調整的時間跨度可能會超出很多人的預期。
另一個A股的股王茅臺,周四收跌2.17%,收于648.44元。這個收盤價是將近兩年半以來首次跌破年線。2015年股災后茅臺跌破年線成為了調整的尾聲,這次跌破年線是一輪中期調整的開始,還是能再次成為調整的尾聲呢?
不過有一個數據可以參考一下:茅臺2015年跌穿年線的時候,當時的股價距離高點的跌幅是37%,而目前茅臺648元的股價距離高點792元的跌幅是15.21%。
目前看,高位的大股票的調整壓力依舊不小,它們的持續破位,對市場形成的賣壓是抑制每一次反彈高度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指數方面,周四受騰訊利空和美股下跌的利空疊加,低開后就瞬間擊穿了2691和2692點形成的小雙底,盤中創出年內新低2672.74點;不過隨后便開始了震蕩回升,創業板率先翻紅,主板也隨后回補了日內缺口,一度翻紅。
但當指數回到了平盤后,資金繼續買入的意愿明顯下降,量能也開始快速的萎縮。午后指數一度再次想向上發動攻擊,但成交量并不配合指數的上攻。隨后日內的獲利盤開始兌現,指數最終收在了一個比較尷尬的位置。
由于周四指數已經創出了新低,那么周三財神看市中提到的兩個可能性依舊同時存在,未來的1-2個交易日就變得比較關鍵了。它們的走勢會決定這輪下跌是復制6月的下跌,還是能以一個失敗c浪來完成調整。
所以操作上建議是再等一下,等著1-2個交易日的走勢明朗后,再制定操作的策略。
從目前板塊個股對于指數的拉動效應看,小財神認為還得看大基建。科技股此前在大基建滯漲的情況下,一度想接棒,但并沒能把大盤帶動起來,而更早時候的超跌股顯然不具備這個能力。
所以在周四指數從新低向上反抽的時候,我們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到,大基建和天然氣板塊的補跌對于大盤的影響十分明顯,特別是缺少了大基建的助攻,盤面明顯缺少了活力。
大基建和天然氣板塊的補跌已經開始,它們的調整空間和時間會直接影響大盤的走勢。作為目前政策消息面和技術面都是最為確定性的板塊,如果它們都不能漲起來的話,那市場的信心何在?
同時,白馬股、消費股、醫藥股他們的調整也對指數形成了壓制。后面我們在觀察指數發展的同時,不光需要盯住大基建和天然氣這兩個人氣板塊的調整幅度,還要關注這批高位股能否止跌。
特別是在成交額持續新低的情況下,開源并不能有太大的奢望,市場能否展開有效的反彈,就要看能否節流拋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