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編輯:于小敏), 上周五晚央行同銀監會、證監會、等部門起草《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正式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
29條指導意見囊括抑制多層嵌套通道業務,破除剛性兌付,控制資管產品杠桿水平細則,總思路按照資管產品類型制定統一監管標準,對同資管業務做一致性規定,實行公平市場準入與監管,最大程度消除監管套利空間,為資管業務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29條新規開啟監管新時代 看業內人士怎么說?
光大銀行副總經理潘東稱,新規確立了我國資產管理新規制和未來新方向,將重塑行業生態與競爭格局,開啟一個全新資管時代。
對于市場的影響,業內人士普變認為,自最早傳出一行三會正聯合制定資管新規到征求意見稿落地,已有將近一年時間,期間一行三會各自出臺一些列有關政策,因此征求意見稿出臺在市場預期之內,并給出一年半過渡期,因此新規短期內不會對市場有太大影響。長遠來看,新規對資管行業正本清源、指明方向,有著積極向上的推動作用。
監管新框架將規范市場秩序
此次征求意見稿是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成立后“第一槍”,給資管業一個“超級監管框架”,有益于金融業長期的防范風險。
業內人士認為,《指導意見》對目前的金融機構資管部而言,主要影響在于提出打破剛性兌付,明確資管業務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金融服務,金融機構開展資管業務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金融管理部門對剛性兌付將采取相應處罰措施。
對于非標準化產品亦提出要求,引導資管業務回歸本源,資管產品投資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應當遵守金融監督管理部門有關限額管理、風險準備金要求、流動性管理等監管標準,避免淪為變相的信貸業務。同時,還提出抑制多層嵌套和通道業務。
銀行理財首先受到影響
如今,中國資管業通過十年時間快速成長,此時資管新規出臺,可以稱之為一個彎道,“彎道超車”還是“翻車”,要看各家機構如何把握。總之,隨著新規的落地,未來行業的競爭格局勢必會發生變化。
“統一規制下,資管市場從過去部分領域存在不可知、不可預期、不可確定的狀態,變成了可預期、有規矩,對市場是長期利好。新規對于整個市場是有正面的影響?!庇斡罘Q,新規將使得現有資管格局更清晰化與專業化,未來各不同類型資管機構將更加突出差異和各自的優勢,形成自己專業、獨特的競爭力。
受《指導意見》影響較大的是銀行理財,它明確提出打破剛性兌付與禁止資金池,兩者也是銀行理財過去十年快速發展“紅利”期。潘東稱,擺脫兩個“舒適區”去新凈值化管理和公募基金競爭,這挑戰對銀行理財不可謂不大。
長期利好資本市場
近年,我國資管業快速發展,規模擴大,目前已是一個近百萬億的市場。長遠看,新規對資管業正本清源、指明方向,無論對債市還是股市,都有積極作用。
券商資管產品合規負責人對記者稱,證監體系已在今年初,對全行業要求回歸資管本源,不得存在讓渡資產管理責任通道業務,相當于對新規做了導向性鋪墊,目前征求意見稿出臺只是開了一個頭,市場對政策預期已充分消化了。
在他看來,從全局角度出發,銀行理財和范資管快速擴張時代已基本結束,尤其是債市的需求應重回銀行表內,表外資產機構擴張力量已不再是主要關注點,所以對市場來說應更多取決于基本面狀況和貨幣政策取向。前期債市已調整了很長一段時間,未來對債市中長期利好,對市場對資管統一監管的擔憂已經消化,短期即使有沖擊力度也沒那么大。
該負責人表示,接下來理財投資端將經歷變化。新規中明確的導向是控制非標,未來一行三會將進一步引導非標產品向標準化方向改變,意味著銀行非標需求將下降,轉而去向固定收益類產品和權益類,對應的是債券與股票市場,最終將達到推動資本市場的發展的目的。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財經365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