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A股走勢一度比較平穩,但收盤前最后一小時持續下挫,最終所有股指均收出陰線。其中,上證綜指收盤下跌0.59%至3365.50點,深證綜指跌0.34%至1972.74點。此外,中小板、創業板兩綜指分別收挫0.44%、0.45%。
由盤面看,權重股多數下跌,除地產股表現相對較好,金融、資源等品種走勢不佳,特別是鋼鐵、有色、煤炭。小票表現參差不齊,有繼續兇猛拉升的,也有借勢派發的。
次新股近期是市場明星,該板塊周四一度拉升,但收盤時吐回了部分漲幅,震蕩趨于劇烈。中科信息的兩度停牌,不一定能使其他次新股炒家收斂太多,原因是中科信息停牌顯得不是特別果斷。個人認為,這次中科信息恐沒那么容易復牌,隨時間推移,市場將會感受到監管態度。
這段時間資金面暫時不是很緊,但股市成交量卻始終沒有明顯放大,有時候還會出現縮量。面對這種情形,投資者起碼不宜過分樂觀。
結合周四及周三各類消息看,我感到短期內央行降準的概率可能有所下降,理由有三:
其一,周四央行進行了1年期MLF操作,額度達2980億,這超過本月將到期的2830億元。一般來說,如果降準,此類操作理應逐步縮減或完全淡出。
其二,周四盤后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8月末的外匯儲備為30915.27億美元,環比增加108.07億美元,個人判斷該數據略微減少了降準的可能。
其三,隔夜加拿大央行意外宣布加息25個基點,這是其三個月來第二次加息,可能會影響全球其他央行的態度,不宜輕忽。假如全球央行在貨幣政策方面更為保守,那么我國央行多少也會受些影響。周四稍晚歐央行利率會議結束,不知會釋放何種信號。
關于大盤,我仍持原先觀點,即整體向好,但短期有下殺可能。這種下殺通常構成進貨機會,而不是逃跑。一般來說,股指一旦下跌,市場看法就可能變得稍微悲觀些。不過,市場分歧大些,反而可能更有利于行情往前走,政策面吹暖風的可能也會提高。
如果周四的殺跌在周五延續,投資者倉位又碰巧很輕,我覺得可以補些籌碼,方向應該是那些剛有所拉升卻碰巧遇股指下跌的品種。此類股一般成本不太高,風險相對有限,短線機會雖不如那些熱點品種,但一般更令人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