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場最新消息,從中央到地方,多方努力,中國經濟新動能亮點紛呈。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高技術司司長任志武日前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今年以來,中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明顯加快,可以概括為“成長快”、“活力強”、“業態新”、“環境優”四個特點。據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巡視員伍浩透露,下一步,將圍繞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建設一批國家產業創新中心。
“成長快”是中國經濟新動能的首要表現,即新動能保持高速增長,對經濟發展的引領支撐作用進一步凸顯。據統計,今年前7個月,高技術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1.6%和8.6%,分別快于規模以上工業5.0和2.0個百分點;新動能引領結構優化,高技術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已經達到13%,同比提高0.7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2.2%,增速比全部制造業投資高4.9個百分點。
上述亮麗的數據,得益于創新生態的持續優化和新動能培育的制度建設不斷加強。任志武指出,特別是今年上半年以來,中央連續出臺了優化科研管理提高科研績效、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加強科研誠信建設、加強知識產權審判領域改革、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等改革文件,進一步破除制約創新創業的制度障礙,釋放新動能發展的活力。
“今年7月初,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等機構聯合發布了2018年全球創新指數排行榜,中國內地的排名較去年提升了5位,位列17,這是我們首次進入全球前20名。這個排名,客觀反映了我國無論是創新環境還是創新績效都有明顯的改善和提升。”伍浩說,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立足發展改革的職能定位,重點從“軟硬”兩個方面入手,兩端發力——一端是要夯實創新基礎設施,另一端是要優化創新的制度環境。
其中,在夯實創新基礎設施方面,在前沿領域加快部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夯實基礎研究的物質基礎,支持發展前沿交叉研究平臺,培育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與此同時,要著力打造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三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加快推進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安徽合肥三個綜合性的國家科學中心,要增強原始創新能力。
再者,圍繞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啟動建設一批國家產業創新中心,推動創新資源的集聚和高效利用,構建創新網絡,提升產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的能力。另外,通過政銀合作、校企合作、院企合作等方式,充分發揮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的作用,促進大中小企業的協同創新,帶動產業創新水平整體躍升。
令人鼓舞的是,除了中央層面努力之外,各個地方在培育壯大新動能方面也各施所長、各具特色。如安徽積極謀劃共建長三角產業合作示范區,支撐引領產業轉型升級;四川深化拓展以軍民融合為特色的全面創新改革,加快建成國家創新驅動發展先行省,并加快推進低空空域協同管理改革試點,促進通用航空產業全鏈條發展,以及加快建設一批軍民融合高技術產業基地,構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軍民融合產業集群等。
“深圳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一個重要城市,把大灣區建設作為改革開放的二次創業,我們將攜手周邊城市共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加快建設深圳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打造深港科技創新新平臺。”深圳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蔡羽說。
更多股票資訊請關注財經365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