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自2018年4月2日起對自美進口的128項產品加征15%或25%的關稅。
4月1日晚間,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通知稱,經國務院批準,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對原產于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中止關稅減讓義務,自2018年4月2日起實施。
商務部回應,中方向世貿組織通報了中止減讓清單,決定對自美進口部分產品加征關稅,以平衡美方232措施對中方造成的利益損失。
財政部關稅司認為,為維護我國利益,平衡因美國232措施給我國利益造成的損失,我自2018年4月2日起對原產于美國的7類128項進口商品中止關稅減讓義務,在現行適用關稅稅率基礎上加征關稅,對水果及制品等120項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稅率為15%,對豬肉及制品等8項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稅率為25%。現行保稅、減免稅政策不變。
5000箱將運往中國的紅酒被突然叫停
威迪家族產業將中國列為十大市場之一,并在關稅談判爆發時暫停發貨,致使5000箱位于舊金山威迪酒莊的葡萄酒被突然被叫停轉運。
4月1日,中國財政部深夜發布的通知,對水果及制品等120項進口商品加征關稅15%。令該公司國際銷售副總裁Michael Parr擔憂的,并不僅僅是這5000箱葡萄酒幾個月內都去不了中國,企業家們最怕的,是失去未來。
據悉,在美國葡萄酒的出口額中,約7900萬美元的葡萄酒到達中國市場。雖然僅占出口的5%,但釀酒商表示,即使他們現在有能力負擔中國市場的損失,中國對該行業的未來也至關重要。在增長率和增長潛力方面,中國是最重要的市場之一。
不僅僅是葡萄酒,通過梳理商品清單,可以發現產自美國的豬肉、水果、堅果等農產品成為重要的征稅對象。
中國是美國農產品的第二大消費國,僅次于加拿大。《華爾街日報》稱,中國的關稅將讓低迷的美國農場經濟進一步惡化。
《紐約時報》指出,大量豬肉產自內布拉斯加以及中西部其他地區,特朗普在這些地區有著極大的支持,水果和堅果則主要產自加利福尼亞州。
美國行業協會報告:若中國報復,美大豆對華出口恐跌17%
在以往美歐的貿易爭端中,農產品一直是美方的軟肋。此前,美方宣布將對中國對美出口的商品大規模征稅,稅率高達25%,且涉及征稅的中國商品規模將達600億美元。自此之后,美國農業界就密切注視中方的反制措施,其中最焦慮的就是大豆生產商。
美國大豆出口委員會(U.S. Soybean Export Council)在最新公布的一份報告中提出,如果中方以關稅回應美方的關稅制裁,美國對華大豆出口有可能暴跌71%。
這是美國大豆出口委員會委托美國普渡大學的兩位農業經濟學家根據情境模型計算得出的研究結果。
目前中國是美國大豆的第一大出口市場,美國約有62%的大豆銷往中國。
3月30日,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在例行記者會上針對有關大豆與反制措施的問題指出:“至于中方未來是否應該拿大豆作為反制領域,我想大家必須清楚一點,那就是進行貿易和貿易戰有一個根本區別:貿易是大家商量著來,而貿易戰一旦開打,應戰的一方只會根據自身利益和需要來決定反制的時間、方式和領域。”
心中焦慮的美農場主甚至買黃金時段廣告,來游說特朗普。
他們加大了在總統必看的媒體——福克斯等電視頻道的黃金時刻投放廣告的力度,這些廣告將針對華盛頓特區和佛羅里達州投放,目的是即便特朗普回到佛羅里達過周末,也不會錯過這則廣告。
“我支持特朗普政府,但我對目前在貿易和關稅方面的行動很擔憂。實際上,中國是大豆的第一大顧客,這令我們十分脆弱。我們所有人的農場將成為貿易戰中的犧牲品。”印第安納州農民白波(Brent Bible)在一則30秒的廣告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