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編輯 孟洋) 財新中國11月制造業PMI指數環比小幅下滑,并創下五個月最低水平,其中新訂單增速再度放緩,信心指數也跌至有紀錄以來最低水平;但產出指數四個月來首次環比上升,出廠價格指數連續六個月擴張,讓市場略感寬慰。
分析人士認為盡管有一些走軟跡象,但結合昨日出爐的官方PMI數據來看,中國經濟雖然仍有下行壓力,但整體運行依然穩健,四季度經濟預計略有降溫、但不至于出現二次探底;今年全年經濟增速有望高于去年,但2018年增長步伐可能放緩。
11月制造業PMI降至6月以來最低點
財新/Markit周五聯合公布,經季節性調整的11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降至50.8,低于上月的51.0和路透調查預估中值50.9,為今年6月以來的最低點;但仍是連續六個月處在擴張區間。
Markit提供的新聞稿顯示,產出指數較上月觸及的四個月低點回升0.5個點,月內增產的廠商普遍表示原因與新接業務量增長有關。不過,據部分受訪廠商反映,環保政策收緊,限制了產出擴張步伐。
“盡管出現一些疲軟的跡象,但制造業在11月基本保持穩定。今年四季度,中國經濟很可能延續下半年以來的穩定態勢。”財新智庫莫尼塔宏觀研究主管鐘正生表示,預計2017年經濟增速將高于去年,不過在2018年可能面臨下行的壓力。
分項數據顯示,11月新訂單指數由52.4降至51.8。據反映,在最近調查期間,推動新訂單增長的主要因素是客戶數量增加和新產品問世。三大市場分類的新業務量皆有增長,增幅領先的是消費產品類。
而出于對環保政策會更加嚴苛、需求端或相對疲弱的考慮,11月制造業界對未來一年的業務前景信心連續第三個月下降,且降至2012年4月本項調查開始以來的最低點(與2015年11月并列)。不過也有廠商對于新產品開發、公司擴張計劃和市場需求預期轉強等因素對產出信心保持樂觀。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和環境保護部日前聯合下發通知,將開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部分工業行業2017-2018年秋冬季錯峰生產工作,石家莊、唐山等部分城市在采暖季鋼鐵產能限產50%,以推進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預計中國經濟明年增長6.7%左右
價格方面,11月投入價格指數較上月有所下降,但仍連續第六個月在擴張區間;出廠價格指數較上月略有上升,且為連續六個月在50以上。受訪廠商反映稱,多種原料價格上揚和環保政策收緊,導致成本上升,約11%受訪廠商上調了產品售價,其影響傳導至客戶。
采購庫存與成品庫存指數皆環比上升至50附近水準,但前者在50之上,后者略低于50。就業指數環比繼續收縮,是由于制造商采取了壓縮規模的措施,用工規模進一步下降;供貨時間上升,供應商交貨速度下降,由于環保督察政策因素,出現物流問題和延誤情況。
由于調查樣本的不同,財新制造業PMI走勢與周四發布的11月官方制造業PMI再度出現背離,后者超預期回升至51.8,尤以生產和新訂單指數漲幅明顯。分企業規模看,制造業大型企業PMI略微回落至52.9,中型企業PMI為50.5,比上月上升0.7個百分點,重回臨界點之上;小型企業PMI為49.8,比上月回升0.8個百分點,抵近臨界點。
“(官方制造業)PMI回升超預期,但今年以來多次出現PMI和工業增加值趨勢的背離。我們維持四季度經濟略有降溫判斷不變,預計四季度經濟增長6.6%-6.7%,增速比三季度回落0.1-0.2個百分點,”申萬宏源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在官方數據點評中稱。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最新表示,初步預判中國經濟明年增長6.7%左右,較今年增速6.8%小幅回落,CPI漲幅升至2%左右,政策取向將保持穩定,貨幣政策將從此前的穩中偏緊向真正“不緊不松”的中性回歸。
中國財新傳媒去年6月底宣布獲得Markit公司編制的PMI在中國的冠名權,財新中國PMI于當年8月起正式發布,更名后PMI統計方法不變。PMI高于50表示擴張,低于50則表明萎縮。(路透新聞)
關注財經365(www.hand93.com),了解更多最新精選財經新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