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掀起一波又一波熱議后,今天,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訪華行,終于迎來高潮。
根據商務部消息,這次中美兩國經貿合作的簽約總額,達到了2535億美元,既創下了中美經貿合作史上的記錄,又刷新了世界經貿合作史上的新紀錄。
對于這樣一個成果,中美兩國領導人的評價也罕見得高。習近平稱,這次會晤是一次“成功的歷史性訪問”。而特朗普則一改此前保守主義的姿態,稱,希望與中國保持“活躍的貿易伙伴關系”(vibrant relationship)。
可以說,一直以來,經貿問題就是中美兩國關系的“壓艙石”和“推進器”,這一次,兩國取得如此突破性的成果,無疑具有劃時代意義。
破紀錄
2535億美元是什么概念?
不如來算一筆經濟賬。按照世界銀行2016年的統計,這相當于智利、芬蘭等國一年的GDP。而對美國18萬億美元的經濟總量來說,它的占比也達1.4%。
請注意,1.4%的占比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尤其是對于目前正缺錢的美國來說。
大家都知道,美國國內最近發生了幾件大事,一是美國國會于10月26日通過了2018年聯邦政府4萬億美元的預算決議,被視為特朗普政府推動稅改立法的一大重要進展;二是,11月2日,特朗普正式提名鮑威爾為美聯儲主席,市場普遍認為,此人偏向低利率和金融市場的弱監管。
上任以來,特朗普就一直強調“美國優先”戰略,要振興實體經濟、減稅、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能源獨立能力、放松金融監管,但目前美國的財政能夠支撐嗎?顯然夠嗆。
而這次,中國對美進口的訂單,大多集中在能源、大宗商品和基建領域:
比如:中航材與波音簽署了300架飛機采購協議,總價370億美元;中國承諾在2017—2018年度,再向美國進口總價50億美元的美國大豆;此外,中石化等還要幫助在美國阿拉斯加州開發液化天然氣資源,涉及430億美元,或創造1.2萬個崗位。
這一點,可以說是跟特朗普政府“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無縫對接了。
當然,對于中國來說,這同樣不是一筆小數目。全球化智庫(CCG)高級研究員、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教授、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研究部主任崔凡就指出,按照中國海關的出口統計,去年一年,中國對美的商品貿易順差大約是2500億美元,這其中還不包括轉口貿易的數額。
“也就是說,我們把去年從美國身上賺的大部分錢,都拿去買美國的商品了?!?/span>
作為一個商人出身的總統,特朗普一直自詡自己是一個卓越的deal maker(交易能手),如今,中國能夠在尚處于發展中國家水平,需要大量資金開展經濟建設的情況下,為他送去那么一份大禮,可以說,是釋放了足夠友善的信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