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2015年6月,中科院的《中國現代化報告2015》報告根據對世界各國在1970-2010年的工業現代化指標做評價和分析后,最終得出一個結論,中國工業落后德國100年。德國媒體稱,如果你還認為中國制造是低價,次品的代名詞的話,你就大錯特錯了!如今的中國制造早已今時不同往日,不僅顛覆了世界制造業,更宣稱著屬于中國工業的時代就要來了!
中國制造正在不斷顛覆外國人對中國產品的看法,近期一位德國工程師表示無奈,近十年來中國工業技術水平飛速發展,讓德國感到時間很緊迫,德國從2013年4月正式提出“工業4.0”,本想一舉改變整個世界的工業格局處于不敗之地,但聰明的中國人并沒有落后,一些領域或產品已經逆襲了德國制造,并橫掃日本市場。
中國制造資料圖
比如,移動互聯網對商業模式顛覆的同時,也正在改變乃至顛覆制造業模式,而一家德國經濟媒體評價中國的移動共享經濟模式,直接以白癡經濟來形容。不過,中國網友卻不以為然,稱對一個移動支付技術還未成型的國家而言,確實不指望德國能理解共享單車的發展。很明顯,在這一輪科技驅動制造業的大潮中,德國對于新技術就顯得”陌生“,反應略微遲緩。
比如,德國財經網表示,20年前,中國制造還不是德國制造的競爭對手。如今,中國產品的質量在許多領域已經成為德國的最大競爭者,比如機械制造、高鐵等,中國手機、電視機生產也領先世界。
比如,德國企業更多的傾向于內生式發展,而中國企業則更喜歡追隨英美國家的外延式發展模式,舉例來說,特斯拉的CEO可以去造火箭,谷歌可以去做人工智能,而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德國的企業典型是細分領域的霸主,基本上每一家小型企業專攻一個細分領域,并做到極致,甚至一顆螺絲釘的研發積累都要通過幾代人。
再比如,據《日本經濟新聞》10月29日報道稱,中國的一家光伏產業公司正陸續打入日本市場。日本光伏企業或將面臨跟德國光伏產業同樣的命運,即當地企業被中國企業橫掃。這是因為日本調整了以固定價格購買可再生能源的制度,而建設大規模太陽能發電站要求低價格的光伏板等產品,中國公司從中發現了商機。
再比如,德國IT技術專業雜志《Chip》在10月24日報道稱,在電動車領域,中國是先鋒,在電動汽車領域,跟中國比,德國更像是落后國家。美國《旗幟周刊》的評論印證了這個說法,美國的對外經濟政策重點是鋼鐵、汽油汽車和煤炭,而中國人則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了機器人、電動車和太陽能板上,中國正在贏得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