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由貿易港方案將圍繞貨物、資金和人員三大要素的自由流動展開,自由貿易港在外匯管理、稅收優惠、外籍人士領取中國綠卡以及外地員工落戶方面都有希望取得突破。此外,自由港將力爭實現“境內關外”的整體監管策略,以發展離岸貿易、離岸金融為發展方向。目前,方案正在尋求各有關部門指導完善。
具體方案細節有哪些?下面開始劃重點......
在貨物自由流動上,所有在自由港內備案注冊的企業,進出口的貨物在自由港之內不需要海關、檢驗檢疫部門進行檢查和審核,只對重點類型、重點貨物實行抽檢制度。
資金的自由流動上,主要內容包括,改善外匯管管理方式,調整稅收優惠政策、完善自貿區賬戶制度,加快人民幣離岸業務發展等。落實到具體細節上,自由港將爭取實現“增量”外匯的自由流動,此外,自由港還將爭取大幅降低港區內注冊企業的所得稅稅率。
人才的自由流動上,對于港內企業聘用的外籍人才,將以發放中國綠卡為目標,在港內企業工作的外地人才上海落戶也可能會有更進一步的優惠措施。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自貿區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波表示,人才流通的相關政策取得突破的可能性較大,外匯管理等內容尚需確認。
在方案的整體設計上,“境內關外”這一概念成為重中之重,相對應的是,“一線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區內自由”。
10月20日,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浦江局局長、黨組書記謝秋慧發表文章表示,上海自貿港區將按照“負面清單+非違規不干預”的總體原則,打造更高標準的單一窗口、一站式通關和集中監管模式,實施政府監管模式的創新。
謝秋慧表示,在“放得開”上,探索實現一線無條件準入、登記式備案、區內免證免審;引入市場機制,實施第三方采信乃至多方采信;采用合格假定、非侵入式監控等理念。在“管得住”上,應用風險管理理論和技術,在大數據分析的基礎上確定負面清單和重點監管對象,精準高效地守住底線。
自由貿易港的建設,目標并不止于貿易自身,方案的初步設想是以貿易帶動產業,有關領導的說法是,“要把巨大貿易量帶來的巨大附加值留下”。
這是啥意思呢?就是我們在貿易上可能不賺錢,但是貿易相關的產業一定要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