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今天說一個金融故事——黑天鵝事件
首先,為避免產生誤解,我先簡單解釋下何為“黑天鵝事件”,黑天鵝事件就是發生概率極低,但影響卻巨大時間。金融史上20年來共計出現過9次黑天鵝:亞洲金融危機、網絡泡沫破滅、911恐怖襲擊、全球金融危機、歐債危機(始于冰島銀行體系破裂)、福島核泄漏、全球油價暴跌、中國股災以及英國脫歐。
即使是不關心金融市場的朋友們對上述9次黑天鵝事件也不會陌生,頻率低、影響大是黑天鵝事件的特質。
追溯股票市場的發展史,在1987年,標準500指數單日下挫兩成以上,這在美股一百多年以來,數萬個交易日中還是獨一次。彼時,若滿倉造好,分分鐘重挫三、四成身家,持有期指的人可能早已家破人亡。
在黑天鵝事件面前,人們往往深受其害,“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投資人們自以為機關算盡,準備周全,豈料還是中伏,逃不過被套的命運。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主要原因是這世界有太多不可知的事情,會影響到事情的最終結果。即使是在如今的人工智能時代,大數據也難以準確預測。因此那些擅長預測的智者,反而會在黑天鵝事件中遭受更大的挫折。
未知的事件不勝枚舉,911空襲時間就是一例。飛機發明已有百年,但從沒人想到有人會劫持飛機撞向大樓,傷的不只人,還讓一國經濟大受打擊。這件事在以前從未發生過,直到2001年9月11日。
在比如,2003年蔓延全球的SARS (非典型肺炎) 引發民眾恐慌,紛紛躲在家中不敢出門,彼時還談什么股市、樓市?連命都保不住了,哪還有心思去考慮投資的事?
下面一個例子就更好理解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在雷曼兄弟倒閉前兩三天,雜志專欄還在呼吁大筆買入,稱股票現在買很劃算,沒有一個人察覺投資銀行有一天也會倒閉,直到雷曼兄弟宣告破產。
從上面可以看出,黑天鵝事件殺傷力最大的是未知且不知的事情,那些已知且不知的殺傷力倒是還好。舉個例子,在上一屆美國大選中,大家都清楚川普可能當選總統,這是已知的事,但是對于結果,就會引發大家的猜想,到底能不能成為總統還有待確認。也就是說,一件事被思考的閱讀,殺傷力、影響力就越小,因為早有心理準備。投資也是一樣的,你思考越久,做出的評價就相對更加準確,成功的幾率也更大。
更多財經類精彩內容,請關注財經365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