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財新中國10月制造業PMI持平于上月,連續五個月擴張。分項顯示制造業訂單有所改善,但生產步伐放緩,價格指數仍處于高位,預示在低庫存之下中下游行業未來或面臨更大的成本壓力。
財新/Markit周三聯合公布,經季節性調整的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10月為51.0,持平于上月,與路透調查預估中值一致,連續五個月處在擴張區間,為今年6月以來的低點。
“10月份中國制造業穩步擴張,但政府旨在降低污染的嚴格限產措施,加上相對較低的庫存水平,增加了中下游行業企業的成本壓力,這可能對未來幾個月的生產產生負面影響。”財新智庫莫尼塔宏觀研究主管鐘正生表示。
他指出,盡管新訂單指數回升,但產出指數連續第三個月下降,且低于今年前十月的平均水準。投入和出廠價格指數環比均下滑,但仍持于相對較高水平。采購和成品庫存指數均仍在萎縮區間。
分項數據顯示,10月產出指數自52.1降至50.8,為四個月來最低;新訂單和新出口訂單指數則雙雙回升,增速較溫和,新訂單中,三大市場分類的新業務量皆有增長,增幅領先的是消費產品類。另據受訪廠商的報告,海外客戶需求增強,支撐了最近出口銷售的增長。
價格方面,投入價格指數連續第五個月在擴張區間,雖較上月有所下降但仍持于2011年初以來的相對高位,生產成本上升的原因,普遍與原料漲價以及嚴格的環保督察政策有關;出廠價格指數亦連續五個月在50之上,據受訪廠商反映,生產成本上升,導致部分廠商加價,但市場競爭制約了廠商整體定價力。
采購和成品庫存指數均環比上升,但仍在50下方。對于采購庫存的減少,受訪廠商普遍表示是生產過程中增加了對現有庫存的使用;絕大多數(91%)受訪廠商表示月內成品庫存水平沒有變化。
就業指數則繼續小幅收縮,多數受訪廠商為提升效率而采取減少用工的措施,導致近期用工數量下降。供應商供貨時間指數則顯示,供應商平均交貨速度繼續放緩,這種狀態目前已經持續14個月。
Markit調查還顯示,出于對市場狀況好轉、新產品問世和公司擴張計劃的預期,業界保持對未來12個月制造業產出增長的信心。不過,10月產出預期指數連續第二個月下降,且降至14個月以來的次低點,僅高于今年7月。
周二發布的10月官方制造業PMI降至三個月低點,其中生產和新訂單指數回落明顯,這主要和十一長假等季節性因素影響、環保限產導致高污染高耗能行業經營活動持續放緩等有關。
中國環境保護部部長李干杰在十九大期間表示,中國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已達到或接近上限,成為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瓶頸制約,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明顯短板。(路透)
關注財經365(www.hand93.com),了解更多最新精選財經新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