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中國央行參事盛松成表示,對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的討論已比較充分,應協調推進各項金融改革,按照成熟一項、推進一項的原則,各項改革交替實施,互相創造條件;而人民幣國際化的長期目標不可逆轉,目前是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有利時機。
據21世紀經濟報導周二刊登對他的專訪稱,利率、匯率改革和資本賬戶開放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三者是相互促進、相互依賴、互為前提的關系。此外,還應注重市場方面的開放,如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等,以及金融市場準入進一步對外開放。
“協調推進各項金融改革有利于減少金融體系震蕩,平穩、有序地完成金融市場化改革任務?!笔⑺沙烧f。
他并指出,不僅是金融領域內的各項改革要協調推進,還應注重金融領域改革和實體經濟改革的協調推進。
針對人民幣國際化,他認為,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大的進出口貿易國,人民幣國際化應該成為長期戰略目標,時機成熟就應逐步推進。
另外,人民幣匯率已穩中有升,外匯儲備也已連續八個月增加,足以滿足中國的預防性需求。隨著未來匯率彈性進一步提高,中國所需要的外匯儲備還將進一步下降。同時,中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度不斷提高,為境外人民幣提供了回流的渠道。中國企業走出去和 “一帶一路”倡議亦為人民幣國際化創造了條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認為,應該全面總結最近兩年來我國匯率管理的成功經驗,穩定人民幣匯率預期,保持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同時,利用當前的有利時機,穩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彼Q。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深化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社融、M2增速不一致反映金融回歸服務實體
盛松成并指出,中國M2增速趨于下降反映了金融部門去杠桿取得成效,是前幾年高增長后向合理水平的回歸;社會融資規模增速保持平穩,表明金融對實體經濟的資金支持并未減弱,實體經濟流動性并未過多受金融去杠桿的影響。
“M2增速趨于下降而社會融資規模保持較高的增長,可以在防范和控制金融風險的同時,保證對實體經濟的資金支持?!彼f。
中國9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9.2%,增速年內首次反彈;當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82萬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同期多1,084億元。
他認為,當前造成社會融資規模與M2增速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是金融去杠桿。首先是金融去杠桿導致銀行體系投給非銀金融機構的資金減少。銀行購買非銀機構發行的資管等金融產品,將派生M2,但是否增加社會融資規模則要看非銀機構有沒有將這筆錢投入實體經濟。
同時,金融去杠桿導致表外融資渠道減少,貨幣創造的途徑壓縮。今年前九個月,M2各來源結構中對其他金融部門債權與2016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導致M2增速同比回落。
而從各項目對社會融資規模變化的貢獻率和拉動率看,相比2016年同期,今年1-9月人民幣貸款和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的拉動率上升,而委托貸款和企業債券的拉動率下降。但拉動作用上升的因素影響程度大于拉動作用下降的因素,因而社會融資規模能夠穩中有升。
“未來隨著金融去杠桿逐步到位,金融繼續回歸為實體經濟服務,M2增速將趨于合理水平,預計社會融資規模和M2增速不一致將逐步縮小?!笔⑺沙煞Q。
關注財經365(www.hand93.com),了解更多最新精選財經新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