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在中國“消費升級”趨勢下賣不動的方便面、啤酒、榨菜、二鍋頭等低價消費品,今年在經濟逐漸降溫的背景下異軍突起,銷量反彈,輿論給出的解釋是中國社會出現“消費降級”趨勢。
快熟面業績亮眼
綜合《每日經濟新聞》和《經濟觀察報》報道,方便面廠商康師傅控股本月27日晚間公布了一份漂亮的半年報,集團上半年收益同比增長8.5%;凈利潤同比增長86.59%。其中方便面(本地稱快熟面)銷售額達111.34億元(人民幣,下同,22.30億新元),同比增長8.4%。
康師傅的競爭對手統一企業上半年也傳出捷報,收入同比增長6%;凈利潤同比增長25.4%。其中,方便面業務收益41.52億元,同比增長8%。
回顧2013年至2015年“消費升級”那三年里,康師傅的凈利潤連續下降,接近腰斬。
泡面搭檔們今年的業績也都不錯。涪陵榨菜上半年的凈利同比增長了77.52%。華潤啤酒、珠江啤酒和重慶啤酒的營收和凈利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漲。生產二鍋頭的順鑫農業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0.45%。
反觀城市白領的標配、消費升級的代表,星巴克咖啡卻開始受到冷遇。星巴克今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中國/亞太區營運利潤率同比下降7.6%,中國區門店同店銷售同比下降2%,是中國市場九年來的第一次下降。
網民紛紛指出,房市和股市是消費降級的罪魁禍首。為了買房,因為投資股票,民眾手上沒錢了,最容易想到的便是從衣食住行的“吃”上節省開支。輿論也普遍認為,對未來預期不好和收入降低導致了消費降級。
低價品大牌以實力占據市場
然而,涪陵榨菜并不認同自身亮眼的業績,意味著人們定義的消費降級。涪陵榨菜證券代表此前受訪時表示,盡管有的媒體在說吃榨菜是消費降級,但是忽略涪陵榨菜是榨菜行業的佼佼者,更多的消費者自愿選擇更安全更放心的大品牌,不再去吃其他雜牌的榨菜產品。
羅蘭貝格高級合伙人任國強同意這個說法,他指一些低價商品以前是散稱、無品牌的混亂狀態,現在這些市場份額被更有實力的企業占據了。
例如,對于去餐廳吃飯的消費者來說,吃方便面可能是消費降級,但對于從吃山寨品牌“康帥傅”到吃正宗“康師傅”的消費者來說,卻可能是完成了消費升級。
此外,數據也顯示出,中國消費升級類的商品仍然增速加快,服務消費升級勢頭也很明顯。
中國文化和旅游部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旅游人數28.26億人次,同比增長11.4%,國內旅游收入2.45萬億元,同比增長12.5%。全國電影票房320.3億元,觀影人次達到9.01億,分別增長17.8%和15.3%。同時,一些奢侈品、化妝品集團業績保持了雙位數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