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京東放出大衛(wèi)星,不僅宣布618促銷前17天的成績已經超越去年,更是公布了谷歌5.5億美元入股的消息,風頭竟然超過了德國隊爆冷輸球。
不過,選擇在這樣的時機有這樣的動作,即便只有區(qū)區(qū)不到1%的資本投入,也依然體現(xiàn)了京東和劉強東的未來動向。在一系列的資本運作和市場布局背后,也許正是京東與騰訊明和暗斗的分水嶺。
前不久,網絡上流傳著一張馬化騰與劉強東身穿八路服裝行走匆匆的照片,此前也經常爆出兩人相互站臺支撐的畫面,但兩家真的如此和諧嗎?作為世界互聯(lián)網的巨頭,谷歌站出來挺京東,騰訊的滋味可能只有自己知道。
劈腿拼多多,騰訊已經不再把“電商寶”都壓在京東身上
毫無疑問,騰訊投資京東是為了遏制阿里巴巴的,好像騰訊自己也不諱言。但是,我們也看到了,在曾經專一的扶持京東之后,從2016年開始,騰訊開始三心二意,更大的力量用在拼多多上就是典型表現(xiàn)。
當年,在于阿里巴巴的多次對決失利之后,騰訊本來是將所有的電商希望都放在京東身上的,拍拍網、易迅網都賣給京東換成了股份,微信特意給京東“購物”開通了一級入口,但是,京東在享受到了初期的流量紅利之后迅速動能迅速衰減,在2016年后半年開始就增長放緩,在體量遠小于淘寶天貓的情況下增速也開始不及,這種情況不僅僅讓京東高層郁悶,應該更讓馬化騰頭疼。
騰訊在發(fā)展中犯過很多錯誤,但放棄堅持了多年的拍拍顯然是其中非常心痛的一個。如果,我們是說如果,拍拍在騰訊的帳下再多存活一年,因為微信支付的興起,也許拍拍網著實可以借助移動互聯(lián)網對淘寶發(fā)起第二個珍珠港偷襲。
遺憾之余,面對京東“扶不上墻”,扶持拼多多就成為了騰訊的必然選擇。自2016年7月拼多多開始融資起,騰訊就成為了主要投資方,而且通過極度容忍寬松的微信傳播環(huán)境為拼多多吸收流量,迅速將其做大,然后被渲染成對抗阿里巴巴的新主力軍,而京東卻只能通過自己能力去吸引微信流量,市值更是縮水。
與拼多多的對抗中,京東并未獲得騰訊“親兒子”待遇
資料顯示,2016年9月,拼多多用戶數(shù)為1億,月GMV(商品銷售額)為10億元;到2017年1月,拼多多的月GMV突破40億元。在很多媒體報道中,拼多多的下單量已經超越京東而成為了中國第二大電商。
與阿里系自成體系不同,京東已經早早依附于騰訊生態(tài),同樣植根于微信流量土壤的拼多多對京東的打擊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2018年3月,京東開始推出團購品牌“京東拼購”,形態(tài)與拼多多類似,產品價格低廉,通過拼購價以及社交手段,刺激用戶多級分享。
就在前幾天,劉強東在接受央視財經訪談時表示,現(xiàn)在社交電商最大的問題還是傳統(tǒng)電商十幾年沒解決的問題,那就是大量的假貨、劣質貨充斥著。當一個商品的價格便宜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其實對消費者沒有好處,天上永遠掉不下餡餅。
作為騰訊的親兒子,6月14日,黃崢在接受央視財經訪談時稱,當前拼多多確實和京東區(qū)分度很大,京東最主要還是在電子產品領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但拼多多所處的領域不同,市場空間很大。
即便京東與拼多多各方暗懟,騰訊卻并未展示出更多的對京東的支持,即便劉強東對騰訊所有方面都力挺,也在出擊阿里巴巴過程中沖鋒在前,可是,騰訊卻絲毫沒有放松對拼多多的偏愛。
線下新零售的發(fā)展中,騰訊已經橫刀奪愛且甩開京東單干
騰訊在充分享受了一年多的流量紅利帶來的王者榮耀收獲之后,整個發(fā)展充滿了不確定性,也正因為如此,騰訊才如夢初醒般的展開了瘋狂的線下投資。騰訊的這些動作,一方面是為了遏制對手,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自身的生存。
所以,我們都看到了,騰訊除了扶持線上的社交電商拼多多,還將主要精力集中在了線下的永輝超市身上,不僅投資永輝,還聯(lián)合永輝展開其他行業(yè)拓展,而在與永輝合作的同時,京東卻被晾在了一邊,充其量只是讓京東到家來敲邊鼓。
2015年,京東超42億元人民幣入股永輝,雙方宣布就“探索線上線下合作模式及O2O業(yè)務發(fā)展、倉儲物流協(xié)作、共同挖掘互聯(lián)網金融資源”等方面展開合作。但此后卻雷聲大雨點小,直到2017年永輝超市董事長張軒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引入京東是為達成科技上的共識,京東的角色是定位于財務投資者”,說明兩家線上線下企業(yè)的合作基本“破裂”,至少是并未成功。
隨后,騰訊就親自出手了,出資46.8億入股永輝占股5%,這也被業(yè)內人士視為阿里與騰訊將在線下零售布局上迎來正面交鋒。當然,很多人還是注意到,騰訊與永輝的聯(lián)手卻讓京東處于尷尬地位,永輝旗下生鮮超市超級物種在接受騰訊大筆投資之后變成了“親兒子”,京東的“7FRESH”卻只能自己獨立承受。
可以看得出來,永輝已經成為了騰訊新零售發(fā)展的核心伙伴,騰訊與永輝種種布局,京東都被邊緣化,在線上形成了“騰訊拼多多”核心之后,線下又形成了“騰訊永輝”核心,京東的地位再次下降。
與騰訊的尬盟必將迎來散伙的時刻,京東走向獨立自營
這些年來,京東總是將“自營”掛在嘴邊,其實,這不僅僅是說商品是自營,更說明在劉強東內心,獨立運營比什么都重要。
我們還能記起來,劉強東在一次接受央視采訪的時候說,如果不能控制京東,自己寧愿把公司賣掉。所以,按照京東的股權結構,劉強東是完全的控制公司的投票權的,不管是第一大股東的騰訊,還是第二大股東的沃爾瑪,都對京東的經營沒有任何話語權。
不管,既然是商業(yè)合作,就不可避免存在間隙。京東和劉強東也并非對騰訊入股毫無戒心,所以采取了兩招對待。一個是,在拿到了拍拍網不久就以假貨難以管理為由關閉,后來又將易迅網掏空,這樣徹底斷絕了騰訊重啟電商爐灶的能力。第二個手段是,引入沃爾瑪作為戰(zhàn)略大股東,在京東股權上呈現(xiàn)騰訊與沃爾瑪兩強對抗的格局,由此提升劉強東的控制力。
這次谷歌的入股,公告從特意說明谷歌不會進入董事會,說者有意,這一定是給騰訊和沃爾瑪下的定心丸,但兩家能否相信就另說了。更有意味的是,正是在谷歌投資京東的這個時刻,騰訊忽然將旗下搜索的購物結果全面指向京東,頗有被京東“逼宮”的味道。
谷歌的市值剛剛被微軟超越,搜索業(yè)務持續(xù)下滑,新興的云計算等業(yè)務與亞馬遜等拉開差距,在畢馬威KPMG最新公布的全球最具顛覆能力科技企業(yè)調研報告中,谷歌已經落后于阿里巴巴、Facebook、亞馬遜、等科技企業(yè)。
如今,騰訊已無可依靠,沃爾瑪難堪大任,京東開始擁抱了谷歌大神,但缺乏電商基因且自顧不暇的谷歌,其實也沒有多少能力讓京東能夠在亞馬遜與阿里巴巴構筑的世界電子商務兩極世界中上位。不過,對于京東來講,如今的形勢下,自謀生路,聯(lián)姻谷歌,也是不得不走的一步棋。
在巨頭股東之間玩平衡的京東,從“全心”投靠騰訊,到后來“聯(lián)姻”沃爾瑪,到現(xiàn)在“牽手”谷歌,雖然內心始終特立獨行,但行動上卻從來沒有獨立過。信誰,都不如信自己,只有明白這個,京東才能真正的獲得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