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隨著紐約交易所的鐘聲響起,31歲的陳歐成了這個交易所222年歷史上最年輕的CEO。彼時,老大哥京東還沒上市;凡客誠品紅了半邊天仍在股市外徘徊;拼多多還沒有出生;一大批垂直電商倒在了燒錢的路上;只有4歲的聚美優品,神話般成了中國第一個赴美IPO的垂直電商。
聚美優品的成功,是陳歐踩在了“團購”的互聯網風口。2009年,陳歐在斯坦福畢業后,開始第二次創業,這次他選擇的還是游戲行業,不過不是做游戲,而是在社交游戲中內置廣告。很快,兩人就被潑了冷水。這種模式在國外很火,在中國卻沒有市場。眼看找來的投資就要花光,他們不得不另尋出路。在調轉方向時,陳歐要做電商,戴雨森想做社區,兩人甚至發生了爭吵。僵持之際,陳歐注意到團購電商的興起,提議先試試,用最快的模式讓公司先活下來,后續邊走邊看。
當時的團購風席卷了各個領域,團購網站多達上千家,號稱“千團大戰”,連各大門戶網都參戰其中。眼尖的陳歐發現,化妝品行業雖然也有不少電商,卻沒有扛旗的領軍者,且各團購網上都看不到足夠的可信度。
對化妝品行業而言,能否贏得用戶對品質的信任才是關鍵。抓住這一痛點,以正品、限時低價為定位的聚美優品前身--團美網2010年3月上線。團美網上線不到5個月,注冊用戶就突破10萬。陳歐借機為網站取了一個更符合定位、更具個性化的名字--聚美優品。
在聚美優品的營銷方面,陳歐親自出馬。第二年,陳歐還自己主演了一部不到2分鐘的廣告片。片中他用拳頭將玻璃擊得粉碎,一邊纏裹著流血的手,一邊深沉而自信地表白:“哪怕遍體鱗傷,也要活得漂亮。我是陳歐,我為自己代言。”
回過頭來看成功的原因可以歸結為以下三點:1、先發優勢聚美的前身叫團美網,專注女性化妝品團購。在那個中國電商行業還不是很發達的年代,這種專注一個領域的垂直電商是典型的小而美,只做一個細分領域,專注發展的深度,正是因為這樣的優勢,所以比阿里這樣大而全的電商擴張得更快。2、精準營銷聚美一開始只是推出幾款打折產品,后來開始玩限時折扣和秒殺。在“雙十一”還沒有現在這么火的時候,聚美已經會撩撥消費者的心弦,引導、刺激消費。事實上,聚美的價格并不是那么美麗,但女生們依舊樂此不疲,天天守在電腦前準點秒殺。原因就在于聚美在2011年推出的“100%正品”,“30天拆封無條件退款”美妝屆最高售后政策。3、 廣告新穎即使今天聚美已經沒有了當年的盛況,“我為自己代言”的廣告卻依舊被人津津樂道的。正是這支充滿正能量而且猛扣年輕人心門的廣告,使得聚美的品牌形象得以快速塑造起來。而拍攝微電影,進行軟廣植入,這種新型的廣告方式,不僅增加了品牌知名度,也直接促使聚美植入的產品被搶購一空。
然而,從10年成立到現在,聚美已經走過了7年的時間,7年里,聚美用3年時間將10萬變成60億,又用了3年的時間將57.8億美元跌為4.33億美元。而聚美和女生們之間,也產生了“七年止癢”。現在的聚美,基本看不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