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貨架風波不斷。繼猩便利后,日前便利蜂被曝“已鋪設簡易貨架的38個城市將全部撤站,大量員工被裁”。便利蜂相關負責人回應稱,公司正逐步迭代智能貨柜,但由于智能貨柜的產能不足,市場供需矛盾短期無法解決,因此會優先選擇首批城市進行覆蓋。分析認為,無人貨架前期舍命狂奔導致眾多市場亂象,行業正逐漸朝精細化轉型,但隨著資本收縮,許多玩家或許來不及找到新的買賬者。
3月14日下午,據便利蜂內部員工爆料,便利蜂在某個城市員工內部群下發通知,除現有的8個智能貨柜試點城市及3個欲鋪城市之外,剩余38個已鋪設簡易貨架的城市將全部撤站。
據悉,此次撤站,1000—2000名在職員工會因此失業(按照1個城市30位銷售,若干物流配送人員計算)。同時,按照1個城市鋪設1000貨架計算,還會造成40000個點位流失。談及員工失業補償政策,爆料人透露便利蜂或將按照1.5倍月薪加以補償。
對于以上信息,便利蜂方面未予以否認,也未對文中相關數字準確性進行反駁。
便利蜂表示,“我們確實在用智能貨柜替換無人貨架,不過他們說‘失業’太夸張了。等貨柜產能上去,很多城市我們還是會鋪過去的。只是時間多久我們也說不好,暫時中止合作不代表未來不會再合作。”
對方進一步解釋道,無人貨架的粗放型運營階段結束,整個行業的競爭重點轉向運營效率。經反復論證,他們認為智能貨柜是運營效率提升的前提條件。
“但由于競爭激烈,現在市場上智能貨柜的產能嚴重不足,我們通過提前布局已鎖定了幾家主流代工廠的產能,但考慮到市場供需情況短期無法解決,我們會優先選擇首批城市做高密度、智能化覆蓋。”
據悉,便利蜂在去年11月啟動無人貨架業務,盡管當時市場上已經存在二三十個玩家,但是便利蜂年末即宣布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完成5萬個貨架投放,趕超其他早入局者一年的進度。隨后的12月,便利蜂大肆擴張其無人貨架業務,單周投放貨架超過一萬個,與此同時還并購了華東地區無人貨架運營商領蛙。然而在快速擴張僅3個月后,便利蜂的無人貨柜業務陷入了“停滯期”,僅用智能貨柜替換了部分無人簡易貨架,并大量撤出此前砸錢占領的無人貨架點位。與此同時,無人貨架領域其他玩家也屢屢被傳“解散”“裁員”,巨頭阿里、騰訊和京東進場收割,針對b端和c端提供智能貨架和解決方案。
無人貨架在資本推動和巨頭進入并行下,行業競爭過于激烈,盲目擴張后的弊病接連暴露。此前,猩便利、七只考拉等無人貨架企業也都先后被曝出撤點、裁員。分析認為,隨著資本市場對無人貨架領域的態度趨于冷靜,很多企業已不具備進一步支撐升級迭代的資本動力,在找到能打動投資方的新故事之前,不得不停掉大部分網點,集中資源維護升級優質網點,而位于市場中尾部的大部分企業將不得不面臨資金燒完后的崩盤或被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