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互聯網巨頭回歸國內資本市場成為熱議話題,這與前兩年中概股回歸遇阻的“口風”迥異。一方面是監管部門高調表態支持新經濟,另一方面是參會的互聯網巨頭紛紛表態有意愿回歸A股。
監管層為何會出現這種政策變化,互聯網巨頭這次能如愿以償地回歸A股嗎?
證監會、深交所、上交所紛紛表態支持新經濟
針對資本市場如何服務新經濟,全國政協委員、證監會副主席姜洋近日表示,證監會支持國家戰略,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四新”產業,重點支持創新型、引領型、示范型企業。
全國人大代表、深交所總經理王建軍也表示,證監會和交易所正在抓緊推進對新經濟“獨角獸”企業在境內市場發行上市提供條件,做試點和準備工作,深交所層面的規則準備已經基本完成,“真誠的邀請新經濟企業能夠留在境內,也真心地歡迎新經濟企業來深交所”。
3月2日,上交所官網稱,小米公司供應鏈金融資產支持證券100億元儲架發行取得無異議函,成為國內首單支持新經濟企業供應鏈金融的資產支持證券,首期擬發行規模5億元。新經濟企業是實體經濟中最具創造力、最具發展活力的群體,是上交所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方向。下一步,上交所將繼續助力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壯大,多角度、多領域、多方式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其實,早在今年1月31日,證監會系統2018年工作會議就表示,以服務國家戰略、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為導向,吸收國際資本市場成熟有效有益的制度與方法,改革發行上市制度,努力增加制度的包容性和適應性,加大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支持力度。
當然,對新經濟的支持并不僅僅停留在口頭上,也落實到了實際行動上。以360成功回歸并近期登陸上交所、富士康IPO快速通道為例,都顯示出監管部門對于A股市場擁抱新經濟的強烈支持態度。
最近,多家財經媒體報道,監管層對券商作出指導,生物科技、云計算、人工智能、高端制造四個行業若有“獨角獸”,立即向發行部報告,符合相關規定者可實行“即報即審”。
一些互聯網巨頭表態有回歸意愿
隨著360在國內成功借殼上市,總市值一度超過4000億,成為A股市值最高的互聯網企業。這令百度等互聯網企業也紛紛表態愿意回歸A股。
全國政協委員、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表態稱,當年之所以去美國上市,是因為政策不允許,百度的VIE結構從中國的法律來看是一個外資公司。這一問題目前仍然存在著政策的障礙,“任何時候政策允許百度回來的話,我們肯定是希望能夠盡早回到國內股市。”
全國政協委員、搜狗總裁王小川當被問到回歸A股問題時,他的答案同樣是肯定的,并稱搜狗看好這個事情,也有意愿回歸A股,會跟著政策走。畢竟公司是服務中國網民的,現在政策也比較支持,公司有在考慮這個事情。
全國政協委員、網易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丁磊也表態稱,也會考慮回歸A股,還建議中國資本市場可以借鑒美國成熟市場的先進管理理念,“一個完善、領先的金融秩序的建立,在未來5到10年或更長時間的發展中,至關重要。”
而對于京東是否有回歸A股計劃,全國政協委員、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拒絕回應。
對于新東方是否愿意回歸A股上市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俞敏洪表示,“新東方暫未考慮回A股上市。”
不用拆除VIE結構了,走CDR形式?
《中國經濟周刊》于2016年5月曾報道《三問中概股:“返鄉證”為何突生變數》,解釋當時中概股回歸A股所遇到不少阻力,其中上市實體企業的VIE結構是個比較大的法律障礙。
而此次有財經媒體稱,第一批入圍CDR名單已出爐,共有8家企業,除了BATJ這四家,還有攜程、微博、網易以及香港上市的舜宇光學。前七家企業均是中國上市互聯網公司領頭羊。
上述報道提及的CDR(China Depositary Receipt,中國存托憑證)方式其實早在21世紀初,證監會就開始盤算著用這種方式把海外上市的“中字頭”企業接回來,但并未成行;后來在2008年提出搞國際板,也是在嘗試用這樣的方式讓300多家紅籌回歸,也不了了之;這次再提CDR,旨在把科技弄潮兒民營企業接回家。
不過也有媒體稱,對于高科技企業普遍存在的盈利門檻、VIE架構、同股不同權等問題,還需在證券法、公司法等法規,首發辦法等部門規則的修訂前提下,對企業進行審核,目前規則和法律還未出現變動,不可能出現審核不符合法律、規則門檻企業的情況。此外,即便出現了不拆除VIE架構也能申報的情況,在排隊隊列里的相關企業也需等到法律法規落地,以及VIE架構拆除后才能順利進行下一步審核程序,否則在排隊序列只能漫長等候,不可能即報即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