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56%,這是阿里巴巴在最新一季財報中公布的 2018 財年的收入指引區間,這已經是一年來阿里第二次上調收入指引了,而去年 6 月首次公布時,這一數字區間還是 45%-49%。
(2017 年 6 月,阿里首席財務官武衛在投資者大會上公布 2018 財年收入指引,圖片來自:搜狐)
阿里的信心來自剛剛公布的 2018 財年第三季度的財報,其中,電商和新零售表現尤為搶眼。
零售業務賺了 700 多億
第三財季,阿里巴巴營收人民幣 830.28 億元,約合 127.61 億美元,高于華爾街預期,同比增長 56%,連續 7 個季度增幅超過 50%。
核心商業收入本季度達到了驚人的 732.44 億人民幣,約合美元 112.57 億, 上一季度這一數字是 430.27 億人民幣。考慮到本季度的財報統計的是 2017 年 10 月初到 12 月底的財務數據,“雙 11”和“雙 12 ”兩個購物節顯然為阿里的營收貢獻不小,天貓在雙十一當天的成交量創下了 1682 億元的歷史新高。
作為阿里線上零售的兩大支柱,淘寶和天貓的業務各有側重。
本季度淘寶移動端月活用戶達到了 5.8 億, 比上一季度增加了 3100 萬,財報將此歸功于人工智能的應用帶來的用戶互動的提升,具體表現在個性化推薦和有創意的內容呈現形式。
雖然從 2017 財年第二季度財報開始,阿里就不再公布 GMV(實物成交額),但 GMV 作為電商的一項重要指標,始終是外界關注的焦點,所以財報還是對此有所提及,披露了天貓本季度的 GMV 同比增長 43%,用戶的消費主要集中在服飾、消費電子和快消品三大品類。
新零售是阿里去年提得最多的一個概念,從上一財季開始,財報中開始披露這部分業務的情況。
阿里新零售的排頭兵盒馬鮮生本季度在上海、北京、寧波和蘇州新開了 5 家門店,截至 2017 年 12 月底,盒馬鮮生的門店數量達到了 25 家。
財報雖然沒有直接披露盒馬鮮生的經營數據,但在零售業務部分提到“其他”類別的收入是 50.84 億人民幣,較上年的 8.13 億大幅增長,表示這主要歸功于由盒馬鮮生和銀泰引領的新零售業務的出色表現。
云服務、大文娛,這些業務還在燒錢
阿里近年的另一重點業務云服務也繼續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錄得 35.99 億人民幣收入,約合美元 5.53 億,在連續兩個季度的增幅低于三位數后,本季度同比增長超過了 100%。增長的原因除了付費用戶的持續增加外,還與數據庫、存儲、安全服務等更復雜的服務項目得到了更多使用有關。
不過,云服務業務的增長并沒有改變其燒錢的屬性,本季度虧損達 1.81 億人民幣,高于去年同期的 9200 萬元,毛利率為 -5%,與去年同期持平。
(圖片來自:輕芒)
另一個燒錢大戶數字媒體和娛樂業務本季度為阿里賺取了 54.13 億人民幣的收入,同比增長 33%,但虧損達到了 22.12 億人民幣,比去年同期的 24.31 億略有好轉,財報認為這部分業務虧損的收窄是由于 UC 和大文娛的其他業務業績有所改善,但另一方面,優酷和土豆在內容方面的加大投入也導致了成本增加。
核心業務中唯一出現業績下滑的是“創新計劃及其他”業務,同比下滑 9%,收入為 7.72 億人民幣,約合美元 1.19 億。
此外,口碑和菜鳥網絡也仍處于虧損狀態。
螞蟻金服上市疑云
與此同時,阿里還宣布了一則重磅消息。根據與螞蟻金服在 2014 年達成的一系列協議,阿里將獲得后者 33% 的股權。
(圖片來自:雪球)
“這筆交易是阿里巴巴提升我們與螞蟻金服長期戰略關系的重要一步,”阿里巴巴集團 CEO 張勇指出,“螞蟻金服的股權使阿里巴巴和我們的股東能夠參與到金融科技行業的未來發展中,以及享受到用戶增長和客戶體驗改善的好處?!?/span>
有觀點認阿里此舉是在為螞蟻金服的上市掃除障礙,但另一種觀點則認為,阿里的入股可能意味著螞蟻金服將不會獨立上市,螞蟻金服的回應則是此次交易與是否上市沒有任何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