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逐漸轉型,“創業”和“創新”在中國成為了炙手可熱的名詞。而在眾多創業者的心目中,還有一個名詞顯得光芒四射——獨角獸。
“獨角獸青年領袖峰會”現場
估值超過10億美元,才是“獨角獸”
在西方神話中,獨角獸(Unicorn)是一種代表著純潔和幸運的圣獸,極其稀有,難以捕獲。在2013年,一個星期六上午,華裔風險投資家Aileen Lee發表了一篇文章《歡迎來到獨角獸俱樂部:學習十億美元的初創企業》,第一次將“獨角獸”這種神奇的神話生物,與投資和公司聯系起來。在短短幾周之內,“獨角獸”就成為了硅谷里頻繁被提到的一個術語,它通常用于指代這樣的公司:高科技初創公司,其市場估值超過10億美元。
像優步、Airbnb和Snapchat都是典型的獨角獸公司,而Facebook更是一家估值超過1千億美金的“超級獨角獸”。在中國,像小米、螞蟻金服、滴滴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獨角獸公司。而對于諸多創業者來說,讓自己的企業成為“獨角獸”,是一種莫大的成功期盼。
那么,這些“獨角獸”,是如何出現,如何成長,又將往什么方向發展,最終將為整個世界帶來什么變化?作為一個國家和社會,怎樣做才能促使更多的“獨角獸”出現?
“獨角獸”全球布局,或成未來競爭力核心
1月12日,在上海世博源的星動力科創空間,一場“獨角獸”青年領袖峰會聚集了多位政府領導、行業專家和獨角獸企業領袖,一起探討并分享這些問題的答案。全國政協常委、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周漢民為大會作了一個簡明但有力的開幕詞,明確指出如今在全球范圍內,中國和美國已經成為獨角獸企業的G2,中國的獨角獸企業快速崛起,與中國經濟的快速崛起是相呼應的,被認為是中國邁向強國地位的重要象征。
上海世博局局長吳海、上海市科委發展研究處副處長段曉陽、深圳知行信創新咨詢創始人成海清、騰訊云副總裁黃海清和寒武紀上海公司總經理羅韜也在這次峰會上發表演講,從社會發展以及自身企業運營的角度,全面詮釋了獨角獸企業的誕生、成長和發展以及其對社會經濟和國家實力的深刻影響。
主辦方華略智庫聯合各與會單位,發布了《中國獨角獸企業報告2017》,從基本概念、全球概況、中國概況以及發展問題、建議等層面,深入探討了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的現狀,并提出諸多合理建議。同時,在報告的下半部分,提供了包括螞蟻金服、陸金所、滴滴出行、滬江網等31家中國獨角獸公司的詳細案例分析,為后來者提供借鑒和參考。
報告指出,獨角獸公司通常有著10個方面特征,除了之前談到的市值達到10億美元以上之外,還應當是新技術、新模式的開創者或應用者,創新能力強,指數級成長,并且通常創始人非常年輕且出身名校,大多數都是聯合創業。當然,出身名校未必代表必須從名校畢業,在美國的許多獨角獸公司里,有大比例的創始人是中途輟學的。
除此之外,報告發現獨角獸公司大多比較集中,而舊金山、硅谷、柏林、倫敦、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城市是“獨角獸”扎堆出現的城市,這應當歸功于這些城市的創新氛圍和創業環境。
中國“獨角獸”公司成長迅速,2018或超越美國
在全球范圍內,獨角獸企業主要集中在美國、中國、印度和歐洲,以國家為單位來統計的話,美國的獨角獸公司占據了全球的42.1%,仍然是全球第一。而中國則以38.9%的比例穩居第二,印度則以4%的比例名列第三。可以看出,第三名的印度與美國、中國差距明顯,而且相比2016年,美國公司的數據下降了10%,而中國企業則提高了20%,已經大大縮小了與美國的差距。按照這個速度,到2018年末再做統計的話,第一名的寶座歸誰還很難說。
而從中國獨角獸公司的行業分布來看,金融、汽車交通和硬件是公司估值的前三甲。其中金融和硬件類公司的估值大大超過全球平均水平,顯示出中國獨角獸企業的強大實力。
在蓬勃發展的背后,報告也指出了目前中國獨角獸公司發展所遇到的一些問題和瓶頸。例如,營商環境整體落后,制約創新創業企業成長;科技成果轉換體質機制不健全;知識產權保護有待進一步增強;中小企業融資難等等。針對這些問題,報告隨后提出了10條切實的建議,包括營造發展環境、促進科技創新和統籌企業服務等。相信隨著這些問題的逐步解決,中國的獨角獸公司,或許還將迎來新一輪的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