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移動支付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功吸引國外的眼球,中國的移動支付市場,的確在全球都處于領先地位。根據外媒的數據,去年中國移動支付市場已經達到5.5萬億美元?,F在日本經濟新聞產業部副部長中山淳史發文稱,日本對新技術已經遲鈍,不及中國,很多日本發明的物品,被中國發揚光大了,這就包括二維碼和汽車動力電池。
其還稱日本一方面受限于法律法規等因素,尚未出現像支付寶、微信這樣能實時直接從銀行賬戶劃賬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在中國已經有新四大發明了:移動支付、共享單車、電子商務和高鐵。這些日本還沒有能力去競爭。日本《富士產經商報》也報道稱,中國已經成為金融科技發達國家,手機付款是常態,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使用支付寶可以完成幾乎所有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支付。
日本經濟新聞產業部副部長中山淳史發文特別提到,二維碼技術始于日本,被中國發揚光大。其實二維碼確實來自日本,這個我們毋庸置疑的。作為信息化時代最具標志性的產物,二維碼早已蔓延到了生活的各個角落。不管是加好友,買東西還是移動支付,二維碼都以無與倫比的便捷性受到了用戶的青睞。那么二維碼是什么,它又是如何誕生與發展的?
1994年,日本DENSO WAVE發布了研發完成的二維碼,并稱之為QR Code。QR代表“Quick Response”,譯為“快速反應”,強調了二維碼的掃描速度之快。DENSO WAVE雖然有著二維碼的版權,但卻秉持著“開源精神”,讓任何一個人都能免費的制作并使用二維碼。這點為今后二維碼的全球傳播起了重大的作用。除了工業上的成功,“開源”的性質也幫助二維碼迅速打入了消費級市場。到了2002年左右,二維碼已經遍布了日本街頭。
不過國產二維碼也在積極發展中,隨著消費升級,國家產業部門開始逐步重視二維碼標準的建設工作。實際上我國自主研發的漢信碼、GM碼、CM碼的標準能力、技術水平等都不低于國外標準,完全具備替換QR碼和PDF417碼的技術標準能力和產業配套能力。
日本經濟新聞稱,在中國,出門不攜帶現金的人數正在迅速增加,因為使用手機支付在中國已經非常普及。但是日本身為二維碼的最初研發者,卻在商業方面處于弱勢。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日本未來的競爭對手從歐美變為中國的可能性正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