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以來,一場針對境內居民港美股投資收益的自查補稅在全國多地鋪開。
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等省市的稅務部門通過短信、電話、自查通知等形式,密集要求通過富途、老虎證券等境外券商開戶投資港美股的內地居民,對2022至2024年的境外所得進行申報并補稅,首輪重點覆蓋高凈值“大戶”,補繳金額從十余萬元到上百萬元不等,涵蓋稅款及滯納金。
為什么要補稅?要補哪些稅種?哪些人要補稅?會補多少?這些問題擺在了桌面上。
一是從法律依據來看,中國對境內居民境外所得征稅的法律依據早已明確,居民個人的境外投資收益、利息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及境外任職受雇所得均需依法申報。CRS機制下,稅務局能通過交換信息獲取納稅居民境外金融資產信息,但據記者了解,稅務局通過當前CRS交換來的信息暫時無法判斷賬戶是否盈利,因此還需要納稅人自主計算并申報。
二是從稅種來看,境外投資收益征稅涉及資本利得稅和股息紅利稅,均適用20%的比例稅率。不過通過港股通渠道投資的資本利得暫免個人所得稅至2027年底,有投資者已開始考慮轉道港股通投資,但港股通仍存在投資標的受限、無法參與打新等限制。
三是影響來看,有香港券商告訴記者,本輪補稅通知對公司業務并無顯著沖擊,早在幾年前,內地居民通過境外券商直接開戶投資港美股的行為已被監管界定為不合規,多數持牌機構已嚴格按照規定暫停相關新增業務,由于新增業務早已停擺,行業整體受沖擊程度可控。
5月后補稅通知頻率顯著增加
從今年3月開始,關于境外投資收益補稅的通知已初現端倪,進入5月后,通知頻率顯著增加,覆蓋地區也從一線城市向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活躍區域擴散。通過香港富途、老虎等券商開戶投資港美股的內地居民成為主要通知對象,通知形式包括短信、電話等,要求投資者自查境內外所得并及時報稅,追溯期集中在2022-2024這三年。
據記者多方了解,首輪自查通知主要針對資產量較大的“大戶”。從各地稅務部門公布的案例來看,需補繳的稅款及滯納金從十余萬元到上百萬元不等。不少投資者在接到通知時才恍然大悟,原來境外投資收益也需要依法納稅。
值得注意的是,補稅范圍精準覆蓋了特殊時期后散戶借道富途、老虎證券涌入境外市場的投資熱潮期。2022年以來,隨著全球市場的逐步復蘇,不少內地投資者通過境外券商進入港美股市場,而這部分投資收益在此前的稅收征管中處于相對薄弱的環節。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根據稅務機關五步工作法:提醒警示、督促整改、約談警示、立案稽查、公開曝光,目前尚處于第一步“提醒警示”階段。還有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本輪自查通知不僅限于居民的境外投資收益,還包括境外利息所得、境外財產轉讓所得以及境外任職受雇所得,這四類收入是稅務局在通知自查時重點提醒的。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