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斯達克100指數成份股權重比例即將迎來變動。
今年以來,美股科技板塊持續上漲,由納斯達克交易所100家市值最大的非金融公司組成的納斯達克100指數(以下簡稱“納指100”)亦迎來強勢上漲,納指100成為今年全球表現最好的重要股指之一,引發市場極大關注。
近日,納斯達克指數公司宣布,納指100將在2023年7月24日開市前進行“特別再平衡”(special rebalance),以保證將五只市值最大的公司權重占比維持在40%以下,這是納斯達克交易所歷史上非常罕見的一次調整。
得益于納指100的強勢上漲,國內跟蹤該指數的10余只指數型基金屢屢刷新凈值新高,是當下國內為數不多凈值屢創新高的權益類產品。與此同時,不少跟蹤納指100的指數型基金區間回報跑贏大多數主動權益基金同期表現,無疑是當下市場上最耀眼的明星產品。
此次涉及納指100的“特別再平衡”動作備受市場關注,它對納指100以及跟蹤該指數的基金影響有多大?納指100強勢上漲的表現能否延續?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采訪了廣發納指100ETF基金經理劉杰、博時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基金經理萬瓊和華泰柏瑞基金指數投資部基金經理李沐陽,對上述問題進行解疑答惑。
漲太多反而被調權,納指100將迎來調整
納指100成份股覆蓋了納斯達克交易所100家市值最大的非金融公司,如蘋果、微軟、谷歌、亞馬遜、英偉達、特斯拉、臉書、博通、阿斯麥和百事等全球知名公司,該指數具有科技含量高、成長性高和非金融的特點,被認為是全球最具成長性的股指之一。
今年以來,ChatGPT橫空出世就火爆出圈,推動全球科技股股價一路走高。截至7月14日,納指100成份股中市值排名靠前的蘋果股價上漲47%、微軟股價上漲46%、谷歌股價上漲41%、亞馬遜股價上漲62%、英偉達股價上漲224%、特斯拉股價上漲127%。
博時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基金經理萬瓊分析,今年以來,美國股市中市值最高的公司一直是最大贏家,這進一步增加了它們在納指100的權重。截至2023年7月14日,納指100今年以來已經累計上漲42.57%,不過指數成份股中的權重較大的公司股價上漲更多,導致部分市值較大的成份股的權重比例集中度大幅上升。
華泰柏瑞基金指數投資部基金經理李沐陽指出,頭部公司短期迅猛的漲幅使得幾家頭部公司占據納指100超過55%的權重,納斯達克交易所不得不采取“特殊再平衡”,去解決指數過度集中在個別股票中的風險。
權重比例集中度過高,成了此次納斯達克交易所對納指100采取“特別再平衡”動作的直接原因。
廣發納指100ETF基金經理劉杰對此次納指100調整的規則進行了介紹,“六大權重股占據了納指100的半壁江山,納斯達克交易所計劃通過重新分配權重以解決指數過度集中的問題,據納斯達克網站介紹,當該指數最大成份股所代表的比例超過預設閾值時,交易所可以采取‘特別再平衡’措施,如果占該指數4.5%或以上權重的大型公司的綜合權重加起來超過48%,就可以被調低?!?
關于納指100具體調整的細節,萬瓊指出,此次調整將在截至7月3日的流通股份的基礎上進行,7月14日公布變化情況,7月24日開盤前生效,這次特別再平衡,并不是納指100首次再平衡,納指100之前進行過2次特別調整,分別為1998年12月和2011年5月。
調整影響有多大?
跟蹤納指100的指數型基金是國內投資者參與投資海外市場的重要渠道之一。
據證券時報記者統計,截至7月14日,國內目前共有17只跟蹤納指100(包括納指100全收益)的指數型基金,最新總規模高達343億元,相比2022年底實現翻倍式增長,國內指數大廠均有布局,如廣發基金、博時基金、華泰柏瑞基金、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和招商基金等,其中跟蹤納指100全收益的廣發納斯達克100ETF是唯一一只規模超百億的基金,最早的一只基金成立于2010年4月,今年成立的基金產品共有7只。此外,富國、摩根和萬家均提交了發行納指100指數型基金的申請。
納指100在國內市場頗受歡迎離不開其優異的業績表現。Wind數據顯示,跟蹤納指100的指數型基金凈值近期屢創新高,拉長周期看,其區間回報也能跑贏大多數主動權益基金同期表現,是當下市場上最耀眼的明星產品。
此次納指100權重調整影響幾何?降低頭部科技股的權重是否會對指數造成沖擊?這些問題備受投資者關注。
萬瓊認為,根據指數編制方案中所述,如果確定有必要維持指數的完整性,則可以根據指數再平衡程序中的權重限制要求,隨時進行特別再平衡,通過重新分配權重來解決指數過度集中問題,“特別再平衡”不會導致任何證券的刪除或添加。根據納斯達克100指數計算方法,市值最大的幾個指數成分股的權重比例將被降低。
從定性角度看,劉杰認為降低指數集中度的動機純粹是為了實現指數分散投資原則和出于集中度監管方面的考慮;同時考慮到這六只權重股日均成交達百億美元級別,未來的調整承受力也較強,影響相對較小,未來指數的表現更多會受到基本面、美聯儲政策和市場整體預期的影響。從今年上述權重股的表現看,受人工智能樂觀情緒推動,今年以來,這六家科技公司股價平均上漲超過60%,幾乎是納指平均漲幅的三倍。
從納指100調整對基金影響來看,李沐陽表示,因為涉及權重調整的巨頭公司規模較大且流動性良好,應該在調整期過后不會有太大的影響。李沐陽指出“特別再平衡”是對短期過熱市場的一個警示,提醒投資者投資不應過度集中,也有助于納指100未來的成長。
作為管理跟蹤納指100指數型基金產品的基金經理,將如何應對所跟蹤指數的變化?
萬瓊表示,將在此次“特別再平衡”的生效日前后對投資組合進行調整,確保指數基金的跟蹤誤差最小化。
劉杰表示,將根據所管產品合同約定及時作出對應調整,實現完全被動跟蹤納指100。納指100指數定期調樣,總體上反映市場上納斯達克100只權重股的最新情況,包括市占率以及基本面相關的因素,定期調整會將表現較好的公司納入,以及市值更大的公司(持續表現更好的公司)權重有所反映,因此從長期角度,完全跟蹤被動調樣能夠很好實現板塊的新陳代謝。
納指100還有機會嗎?
納指100今年漲幅位居全球重要指數漲幅榜榜首,基金經理對納指100后市表現如何看?
總體而言,劉杰表示,一方面,美國經濟復蘇上修,有利于企業盈利修復及持續;另一方面,相關數據打消了加息預期抬升態勢,停止加息重回市場話題討論,未來貨幣政策的靈活性在增加。短期看,美股多空博弈相對緩和,短暫出現的不利因素很多被有利因素所打消,整體有所波折,但美股納指依然堅挺;長期看,人工智能預期尚在,未來納指100的走勢可能更依賴于科技巨頭業績的持續性以及整體經濟韌性的表現。
從宏觀背景來看,萬瓊分析,美國經濟仍然具有韌性。最近的經濟數據持續走強,一季度GDP增長遠超預期,失業率回落,居民部門負債率處于歷史低位。美國經濟呈現溫和增長。強勁的經濟數據緩解經濟衰退風險,但同時也提升了美聯儲的加息預期。下半年來看,美股價值與周期板塊仍有盈利壓力;而成長板塊的風險來自更大增長壓力與更強加息節奏。預計增長繼續下行但今年大概率不會衰退,通脹在三季度末到較低水平。
萬瓊認為,可以繼續關注納指100,考慮到AI革命趨勢以及美國AI技術領導地位,當前美股科技風潮可能仍將維持一段時間。回顧歷史經驗,輕度衰退下美股盈利下調幅度約20%,而當前納斯達克盈利已下調23%,科技板塊因盈利提前下修且具有行業催化劑,因此受盈利壓力的影響反而較小。
李沐陽直接坦言,短期指數調整不會改變科技巨頭的長期趨勢。對于納指100而言,優異的長期表現來自于美元的獨特地位、企業高科技屬性、優異的財務指標、401k計劃帶來的新增資金以及職業經理人制度等,這些指標目前來看不會短期發生變化。
與此同時,李沐陽還提到,短期也需要留意一些問題,比如通脹下不去有沒有超預期加息風險;針對科技巨頭的政策監管持續收緊風險;AI領域政策監管超預期風險;宏觀經濟波動導致歐美企業IT支出不及預期風險;全球半導體庫存出清速度低于預期風險等。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