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油市場,再度生變?
沙特當地時間7月3日宣布,7月份開始實施的自愿額外減產日均100萬桶原油的措施將延長1個月至8月底,該措施可能還會延長。
同一天,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克表示,俄羅斯將在8月份每天減少50萬桶石油出口。
受上述消息影響,國際油價盤中直線拉升,由跌約1%轉至一度漲超1.5%。但隨后漲幅逐漸回落,截至發稿,美油、布油均又轉跌。
兩產油大國強強聯手力挺油價
當地時間7月3日,沙特能源部宣布,7月份開始實施的自愿額外減產日均100萬桶原油的措施將延長1個月至8月底,該措施可能還會延長。
作為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或稱“歐佩克+”)的“老大哥”,沙特往往在推動油價上漲方面起到帶頭作用。沙特能源部稱,此舉是為了與“歐佩克+”國家一道共同維護國際原油市場穩定。
今年5月起,沙特自愿減產日均50萬桶原油,7月起再次自愿額外減產日均100萬桶原油。兩次減產后,今年7月起沙特原油日均產量已減至900萬桶。
俄羅斯也在7月3日宣布了力挺油價的措施。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克表示,俄羅斯將在8月份每天減少50萬桶石油出口。
今年3月,俄羅斯決定在2月平均開采水平的基礎上每天減產50萬桶石油,此后該決定被延長至6月,后又延長至年底。本次新的決定是減少出口量而不是產量。
沙特和俄羅斯在同一天官宣了減產和減少出口的舉措,頗具“聯手挺價”的意味。而在6月初舉辦的“歐佩克+”部長級會議上,沙特與俄羅斯分歧顯著。
在那次會議后,沙特宣布,除了履行“歐佩克+”的會議決定外,自愿加碼減產幅度,力圖支撐頹靡的原油市場。另一大產油國俄羅斯卻無意于額外減產,而僅限于履行會議敲定的延長減產措施義務。在此之前,沙特曾多次傳出對俄羅斯超額出口石油感到惱火。
而沙特和俄羅斯此番“強強聯合”,分別作出加碼減產和減少出口的決定,無疑是為提振油價。
在6月初舉辦的“歐佩克+”部長級會議上,各方達成新的減產決定:2023年已達成的減產協議將延續到年底,各國同意從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原油日產量調整為每天4046.3萬桶,相當于2024年的原油日產量下調了約140萬桶。
盡管減產板上釘釘,原油市場卻并不買賬。數據顯示,布倫特原油期貨6月份月漲幅僅為3.57%。總體上看,主導油價走勢的仍是美聯儲貨幣政策等宏觀風險因素,而非供應端的異動。
6月,隨著歐洲、英國等央行相繼宣布加息,加上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發表“年內或再加息兩次”的鷹派言論,經濟衰退預期卷土重來,油價難有持續上漲的動力。
“今年上半年國際油價的金融屬性凸顯,經濟層面的憂慮在3月上旬后成為影響油價的主線,導致油價上行乏力。”隆眾資訊分析師李彥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下半年油價走勢“瞄準兩點”
對于上半年原油市場上行動力不足,業內普遍認為,宏觀風險引發的需求悲觀預期是主因,而供給端“歐佩克+”的減產措施只能起到托底作用。
銀河期貨原油研究員童川表示,上半年,原油價格中樞震蕩下行,宏觀方面的陰霾難以退散,美聯儲超預期加息、歐美銀行業危機以及美國債務上限問題引發多次暴跌行情,“歐佩克+”兩次超預期減產給出了強力的托底信號。
下半年油價將如何運行?業內普遍認為,宏觀政策變動和主要經濟體經濟復蘇情況是兩大核心因素。
李彥表示,美聯儲還剩1次至2次加息,整個加息操作可能要到今年秋天才會結束。第三季度經濟層面的不樂觀預期或仍對油價產生抑制作用,而中國及亞洲經濟能否強勢反彈,則是接下來的重要看點。
“目前宏觀情景仍是主導油價走勢的主要因素。”卓創資訊能源研究員趙穎表示,目前通脹已呈現出趨勢性下滑,美聯儲持續加息壓制通脹的動力較前期放緩。由于市場擔憂美國將進入經濟衰退期,美聯儲可能會啟動降息周期,加息周期的結束和降息周期的開始將形成美元周期大變化,并主導油價波動。
“短時間內,美聯儲加息預期增強可能還會對油價構成脈沖式壓制,但趨勢上加息對于油價的壓制作用正在逐步減弱。隨之而來的降息周期下,若沒有發生美國經濟硬著陸的現象,原油價格重心將開始上移。”趙穎表示。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