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隨著AI市場的持續火爆,使得以寒武紀、商湯科技等為首的科技企業走出了一波行情。但正是在這依舊喧囂的市場里,投資者們卻出現了分化,而這一問題目前正擺在“亞洲AI龍頭”商湯科技面前。
根據港交所披露消息,6月以來,阿里已兩次減持商湯科技股票,合計套現2.67億港元。而阿里巴巴自去年11月首次減持以來,目前合計減持了4次,一共套現超4億港元。
與此同時,商湯另兩大股東軟銀集團、沙特主權財富基金,自去年12月以來便頻頻減持,合計套現超13億港元。
截至6月19日收盤,商湯-W每股報2.28港元,跌幅0.44%,公司最新市值763億港元。
減持5000萬股
持股比例降至5.91%
根據港交所披露信息,6月15日,阿里巴巴以平均每股2.27港元的價格,賣出了5000萬股商湯科技股票,套現約1.13億港元。
而這已是阿里巴巴本月第二次減持商湯科技。6月5日,阿里巴巴減持了7000萬股股票,每股賣出均價約為2.2港元,合計賣出總額為1.54億港元。
從港交所披露信息來看,阿里巴巴在去年11月,首次減持了8000萬股商湯科技股票。此后又在今年4月再度減持了4000萬股股票。如算上6月的兩次減持,今年以來阿里巴巴合計套現金額超4億港元。最新持股比例降至5.91%。
遭大股東頻頻減持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2月以來,商湯科技便頻遭大股東減持,除阿里巴巴外,軟銀集團分別于2022年12月、2023年2月、3月、4月減持了1295萬股、5000萬股、979.4萬股與5000萬股,合計套現金額超3.26億港元。最新持股比例降至13.95%。
公司另一大股東Public Investment Fund(沙特主權財富基金)于去年12月減持了1294.8萬股,今年2月減持了5000萬股,3月兩次合計減持2.88億股,4月減持了5000萬股,合計套現金額超10.6億港元。最新持股比例降至13.95%。
同時,該公司副總裁林潔敏也于今年4月減持了507.8萬股公司股票,賣出均價為3.4港元,套現超1725萬港元。持股比例由14%降至13.98%。
三年虧超350億
近期股價震蕩下跌
公開資料顯示,商湯科技成立于2014年,并于2021年在香港主板上市,是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軟件公司,專注于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原創技術研究的領先人工智能平臺,技術與人才等優勢讓其在多個垂直領域市場占有率位居首位,公司業務涵蓋智慧商業、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汽車四大板塊,通過自主研發成立全球頂級的深度學習平臺和超算中心,推出一系列領先人工智能技術,目前已成為亞州最大AI軟件公司。
不過,作為亞洲AI龍頭企業,商湯近年來營收波動較大,且連年虧損。財報顯示,2020年、2021年、2022年公司營收分別為34.51億元、47億元、38.09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14.2%、36.2%、-18.97%。近三年累計凈虧損額達353億元。
但是,基于對公司技術和未來盈利預期的看好,不少機構仍給出了增持/買入建議。其中,海通證券在研報中表示,商湯作為AI行業的龍頭企業,目前整體業務發展均持續向好,其中智慧生活和智能駕駛業務基礎已經牢固,已經進入高速增長的快車道,且示范效應十足,其收入天然具有高黏性;另一方面,商湯擁有高達60-70%水平的毛利率,且隨著商湯AI產品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公司毛利率有望持續提升;同時,商湯大模型發展進展順利,相關模型持續推出,在“日日新SenseNova”大模型體系的加持下,商湯發展有望持續加速。綜合各類因素,給予商湯集團2023年23-25倍PS,對應公司合理價值區間4.05-4.58港元(1港元=0.8767人民幣),給予“優于大市”評級。
Wind顯示,目前有3家給予“買入”評級,6家給予“增持”評級,最新一致目標價為4.03港元。
從股價方面來看,2021年12月30日,商湯上市首日盤中曾一度飆漲22%,總市值一度超過1500億港元,并帶動港股及A股市場科技股當日集體大漲。不過到了去年,在巨額限售股解禁到來之前,盡管公司曾公布預案,表示高管層作出自愿禁售承諾。但未能阻止股價大跌,在6月30日當日商湯科技閃崩,盤中一度跌超50%,最終收跌46.77%,一天內市值蒸發超900億港元。
今年以來,公司股價曾一度震蕩上揚,年初至4月11日之間股價漲超48%,不過4月11日以后又一路下跌,截至6月19日收盤,商湯-W每股報2.28港元,區間跌幅超31%,公司最新市值763億港元。
此外,6月19日,港交所在香港證券市場正式推出“港幣-人民幣雙柜臺模式”,商湯科技與騰訊控股、阿里巴巴、百度等21只證券被指定為首批雙柜臺證券。當日商湯-W 港幣柜臺成交額5.25億港元,商湯-WR人民幣柜臺成交額78.14萬元人民幣,商湯-WR股價上漲0.24%。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