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場低迷的走勢,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國內經濟低迷的特征,2115點或許并不是這輪調整的終點,只是下跌途中一個反彈低點。由于2130-2140點得失意義重大,所以大盤在2130點受到資金呵護也在意料之中。我們認為,抵抗性反彈結束后,大盤還會產生新的低點。
5月數據表明,經濟疲軟的局面依然沒有改善,二季度已過大半,這意味著二季度經濟增速下行的概率仍較大。此外,經濟的疲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政策穩增長的壓力,但我們預計,傳統的穩增長手段短期仍難出現。目前來看,二季度國內經濟增速繼續下滑的壓力較大,這種下滑的壓力很可能會持續到三季度,這使得國內經濟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增大。
首先,從投資增速來看,1-5月同比名義增長20.4%,增速比1-4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延續了今年以來下滑的趨勢。而從環比看,1.43%的增速也低于今年4月1.61%及去年同期1.9%的水平。從主要的投資類別來看,形勢也不樂觀。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持續回升的基建投資增速已有見頂回落的跡象,1-5月比1-3月的高峰回落了1.48個百分點。制造業受需求疲軟和產能過剩壓力的影響,增速仍在持續回落過程中:1-5月增速為17.8%,增速比1-4月回落0.6個百分點。地產商開工擴大投資的熱情也在下降,1-5月同比增長20.6%,增速比1-4月份回落0.5個百分點,較年初高點回落2.2個百分點。
其次,外需方面增速也不及預期。5月出口增長只有1%,較4月回落13.6個百分點,這雖然與打擊虛假貿易導致對港套利貿易基本消除有關,但中國對主要發達經濟體的出口增速依然疲軟,其中5月對美出口增速為-1.6%,較4月降幅擴大1.5個百分點,對歐盟出口增速為-9.7%,較5月降幅擴大3.3個百分點。此外,需求的疲軟也使得企業擴大生產的積極性不足。5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2%,比4月份回落0.1個百分點,環比0.62%的增速,也低于去年同期0.9%和今年4月0.87%的增速。其中,對投資下滑影響比較敏感的5個高耗能行業增速下滑明顯,增長9.1%,比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
再次,今年5月M2同比增長15.8%,比上月末降低了0.3個百分點;社會融資總量累計增速也從上月的63%回落至5月的52%。這也意味著,在多方面監管和嚴格的貨幣信貸政策下,今年2月以來貨幣和流動性增長過快的勢頭得到遏制。隨著美國經濟復蘇程度的加快,美聯儲削減QE的預期也逐漸強化,這將減弱熱錢進入我國市場套利的動力,外匯占款增長還將繼續走弱。受資金緊張影響,進入6月后資金成本大幅上升,6月19日7天回購利率最高達到7.3%。而隨著一系列規范銀行(行情 專區)理財措施的落實,影子銀行中增長較快的信托貸款、委托貸款和票據融資也會受到影響,貨幣增速或受到抑制。
最后,政策對國內經濟增長放緩容忍度提高。一是當前地方層面穩增長的動力強烈,但是出于經濟結構調整的需要,中央穩增長的意愿并不足。二是今年政策層面出臺了諸多防風險的舉措,包括銀監會為嚴控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而出臺的10號文,銀監會為控制理財資金過度投資非債券資產的6號文,銀監會嚴格整頓中小金融機構不合理票據融資過快增長;外管局加強外匯資金流入管理以打擊虛假貿易,遏制熱錢流入,防范潛在的外匯收支風險。這些措施的實施雖然有利于減少我國中長期經濟運行的風險,但短期卻會對經濟增速造成負面沖擊。三是,企業經營環境還在惡化,PPI增速已連續16個月在負值區間。
A股市場是中國經濟的晴雨表,也是中國經濟轉型的晴雨表。大盤藍籌股正是受益于改革開放30年的投資、出口、房地產(行情 專區)型經濟增長模式,但目前這類股票正面臨三方面壓力:一是全球經濟疲弱,內需、外需均不足;二是國內嚴重的產能過剩;三是中國經濟增長模式轉型。低估值藍籌股后市恐難有表現。
與之相比,中小股票的持續走強符合中國經濟轉型的要求,消費電子、網絡服務、醫藥(行情 專區)、文化傳媒(行情 專區)、環保、節能減排、航天軍工等,都是中國經濟轉型中被扶植的行業。即便這樣,短期中小股票走勢也將分化,多數中小股票會跟隨大盤進入調整。但從中期看,中小股票行情依然可以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