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网站在线导航,真人无码作爱免费视频,国产高清精品二区三区,免费AV网站在线观,国产福利视频100大全,欧美激情四射黄色,看电影来国产精品黑夜视频,成年人黄色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您的位置:基金 / 公募 / 私募 / 理財 / 信托 排行> 財經365視界-漢能集團大敗局

財經365視界-漢能集團大敗局

2019-10-12 12:30? 來源:財經365 作者:貌貌狼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約需要 分鐘的時間

來源:財經365

財經365(www.hand93.com)10月12日訊:財經365視界-漢能集團大敗局。

財經365視界-漢能集團大敗局

財經365視界-漢能集團大敗局


10月9日,漢能集團被曝出“欠薪門”,其總部出現大量員工討薪。據了解,漢能從今年5月份開始欠薪,7月份后欠薪范圍逐步擴大,涉及漢能薄膜發電集團和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漢能水力發電集團。

漢能集團曾是國內所有的民營企業中,規模最大、專業化程度最高的清潔能源發電企業,也是一家全球化的清潔能源跨國公司。2009年時,漢能投資超過100億美元正式進入薄膜太陽能行業,2011年登陸港股,并于3年后更名為“漢能薄膜發電”。


漢能在港股的市值曾一度高達3000億,其創始人李河君更是在2015年以1600億元的身家榮登中國首富,當屬名副其實的中國能源大亨。


短短三年時間,風光無限的漢能為何深陷“欠薪門”?對如今眾多追逐風口的公司而言,“漢能敗局”的背后又有哪些啟示?


回顧漢能的故事,不妨從“太陽能薄膜發電”開始說起。

薄膜發電產業曾是國家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漢能的迅速發展與其密切相關。2014年5月漢能的股價尚且不及2元港幣,同年8月,漢能更名為“漢能薄膜發電”,在資本市場受到高度關注。2015年,漢能的股價一飛沖天,達到9.07元港幣,與一年前相比整體漲幅接近5倍,市值高達3000億港元。


然而,2015年5月20日,漢能遭遇港股市場的做空運動,因被質疑存在大量關聯交易,涉嫌操作股價,香港證監會對其進行調查。與此同時,在短短20分鐘的時間里,漢能的股價面臨洗倉式下跌,跌幅近47%,公司市值瞬間蒸發1440億港元,隨后漢能緊急停牌。


“驚心動魄520”對漢能而言,無疑是一次重創,但真正的“劫難”才剛剛開始。


2015年7月15日,香港證監會勒令停止漢能薄膜發電的股份買賣,并不得復盤,隨后漢能就開始了長達四年的停牌之路。此外,據漢能的年報顯示,2015年公司全年虧損122億港元,是前四年盈利總和的近兩倍。

一邊是復牌遙遙無期,一邊是虧損大幅增加,漢能在舊債與新債的夾擊中艱難前行。為了緩解資金鏈危機,漢能做過很多嘗試。比如2018年時,漢能試圖從員工處融資,公司要求員工購買非公開定向發行的理財產品,最低認購起步20萬元;崗位級別越高,需要認購的額度越多,年化回報率預期10%。

根據內部人士透露,這項認購活動自2018年6月初開始,截止日期為8月10日,整個產品加起來逾30多億,產品募集目標要在8月底完成。有爆料者稱,這筆錢是被用于建設營口移動能源產業園。


盡管事后漢能對此事予以否認,但漢能同年大幅下調部分員工工資也是不爭的事實。


但對于光伏企業這樣的重資產行業來說,通過調整員工薪酬輸血自救是遠遠不夠的,想要煥發“第二春”漢能需要的是更好的開源方案。

今年8月中旬,漢能旗下最為優質的資產之一金安橋水電站被法院強制拍賣了51%的股份,而此前,該水電站每年可以為漢能提供幾十億元現金收入。


如果說資本市場的失利是漢能不能預料、難以避免的“風浪”,那么漢能過去在移動能源產業園的大手筆投資則讓人有些摸不到頭腦了。公開資料顯示,近年來,漢能以生產需求為理由,在全國十多個城市都建設了移動能源產業園,版圖涵蓋了寧東、銅仁、太原、孝義、營口等多個地方。


根據2018年年報顯示,營口移動能源產業園總投資高達340億港元,而當年漢能薄膜實現營收212.5億港元,凈利潤為51.93億港元。也就是說,一個產業園的投資遠遠大于漢能的全年凈利潤。

漢能就像個重倉下注的“賭徒”,拼命擴產能,希望通過產品銷售一招翻盤,然而天有不測風云。


2018年5月3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指出,根據行業發展實際,暫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電站建設規模。在國家未下發文件啟動普通電站建設工作前,各地不得以任何形式安排需國家補貼的普通電站建設。


除了政策的變化難以預料外,漢能自身的經營問題也一直沒能得到解決。


2015年,漢能被香港證監會勒令停止股份買賣,并進行調查的主要原因可是:“漢能薄膜發電與母公司漢能控股集團的關聯交易”。

漢能集團

漢能集團


公開資料顯示,2010年至2014年間,漢能薄膜的大部分收入來自于向漢能控股銷售設備所得。2013年關聯收入幾乎占到漢能薄膜發電營收的全部,2014年在增加第三方收入來源的情況下,關聯交易占比達62%。

隨后幾年,盡管漢能開始調整轉型,但后果是,不但關聯交易始終存在,漢能業績也一落千丈,直到2018年。不但合同收入增長了2.46倍;年度溢利更是增加了18.89倍。與之相對的是,漢能薄膜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卻減少了85.62%,僅剩3.6億港元。


利潤多了,錢卻更少了?這是什么道理?相關專業機構出具的審計意見顯示,2018年,支撐漢能薄膜業績的主要是應收款項目。截至2018年年底,漢能薄膜的貿易應收款項、應收合同客戶總額、合同資產、應收票據、其他應收款項等四項應收款項目總額共計202.79億港元,同比增長83%。諸多應收款項中,僅合同資產一項即121億港元,其實質是有條件的應收款。


也就是說,這121億港元漢能并沒有拿到錢,只是先計算在收入里,但最終這筆錢是不是能收到,就留到下個財年再說。


產品不好賣、投資園區的錢卻已經砸下去了,而收入的大頭又是有條件的應收款,漢能還有別的路可走嗎?


幾年內,李河君確實大膽的給漢能規劃了一條新路,那就是在中國商界聽得有點爛的一件事——造車。


2016年7月,在“移動能源戰略暨全太陽能汽車發布會”上,漢能一口氣發布了4款太陽能汽車。在發布會現場,李河君興奮的說:“漢能最困難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以后只會一天比一天好”。

薄膜電池領先企業去做新能源汽車,聽起來像個好主意,理想情況下,裝上足夠多的薄膜電池,汽車就能一邊行駛一邊充電,只要還有太陽,那車就可以永遠向前行駛。漢能大了,霧霾就小了;漢能大了,尾氣也少了;多么美好!


如今回看,三年過去后,漢能新能源汽車依舊是一份華而不實的PPT,而漢能太陽能汽車事業部CEO高衛民,同時也是汽車行業技術界元老級人物也已經離職。或許在漢能內部,造車這件事已經成為了一段需要被擦去的“歷史”。


在今年6月12日的私有化“回A”答謝會上,李河君在例行感謝了漢能股東、合作伙伴和員工家屬之后,他說完成私有化的漢能,苦難歷程已經結束,“未來30年將是漢能最好的30年”。

前有巨額資金缺口需要補齊、后有員工討薪引發關注,漢能未來的30年是否會是最好的30年我們無從知曉,但欠薪也好、市場也好,問題不解決,“回A”也只能是個遙不可及的夢罷了。更多資訊,關注財經365股票或搜“財經365網”微信公眾號看財經深度爆文!


閱讀了該文章的用戶還閱讀了

熱門關鍵詞

為您推薦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報
漲停
要聞
產業
國內
國際
專題
美股
港股
外匯
期貨
黃金
公募
私募
理財
信托
排行
融資
創業
動態
觀點
保險
汽車
房產
P2P
投稿專欄
課堂
熱點
視頻
戰略

欄目導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學股
名家
財經
區塊鏈
網站地圖

財經365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經365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魯ICP備17012268號-3 Copyright 財經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門基礎知識財經365版權所有 證券投資咨詢許可證號為:ZX0036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