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催化劑
2017年12月29日,國家標準管理委員會官網正式發布了電子車牌(汽車電子標識)系列國家標準,并確定該系列標準將于2018年7月1日起開始實施。
電子車牌是車聯網業態的核心基礎設施之一
汽車電子標識是車輛的二代身份證,俗稱“電子車牌”。電子車牌利用RFID高精度識別、采集和高靈敏度的特點,突破了原有交通信息采集技術的瓶頸,抓住了智能交通應用系統采集源頭的關鍵問題,實現所有車輛數字化管理,是物聯網技術的細分、延伸及提高的一種應用,是國內車聯網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是構建智慧交通應用系統的基礎。
強制性標準規定 促成了龐大的市場規模
2017年12月29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布了機動車電子標識六項國家推薦性標準,于2018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新規規定,2018年新出廠機動車全部強制要求在前擋風玻璃位置留出電子車牌的微波窗口。
此次發布的標準主要是三方面內容,一是通用,二是安全,三是安裝,為下一步汽車電子標識規模安裝、應用鋪平了道路,很顯然,下一步對非汽車類的機動車,如摩托車等也將制定相關標準。此外,2016年12月提交的《機動車電子標識讀寫設備應用接口規范》此次并未一起發布。猜想相關的公安交通集成指揮平臺、電子警察、卡口等相關產品和系統標準隨后也將進行修編。
強制性的標準規定,促成了電子車牌產業未來龐大的市場規模,同時也為車聯網提供了一種有效解決方案,意味著我國智能交通正式步入轉型啟動期。而作為智能交通的基礎,電子車牌市場前景非常廣闊。海通證券研究報告指出,我國共有332個地級行政區劃單位,275個地級市,而一個50萬輛汽車保有的中型城市,系統建設投入預計2億元。假設前期有1/3的地級市使用電子車牌,系統建設成本產生的市場空間將達到200億元。運營方面,每個城市運營收入約2000萬/年,假設前期有1/3地級市有運營需求,每年運營市場空間20-30億元。等到電子車牌全國推廣時,預計市場空間將在初期建設基礎上翻倍增長,將再增近500億空間。這僅僅是電子車牌這一項,若加上讀取設備、相關安裝工程、網絡服務系統等一系列配套環節,市場規模前景龐大。
多家上市公司參與標準起草制定
此次參與起草6項國標的企業共有8家,只有中興智聯、睿芯聯科參與了兩大類標準的制定,并且這兩家公司參與起草標準數也最高。參與起草的8家公司中,千方科技、金溢科技為上市公司,中興智聯、鍵橋電子分別為高新興和鍵橋通訊的子公司。
2、歷史漲幅及龍頭
(1)三安光電
在我國,行政命令對于產業的影響是很大的。2016年10月1日,我國全面停產禁用白熾燈。當天三安光電隨即高開,但是行情并未結束,大量白熾燈的空白被LED取代,三安光電開始走出長牛行情。
3、受益個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