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康醫療作為“3D打印第一股”,12月20日在港股上市,上市首日漲幅超50%。
截至今日中午收盤,愛康醫療漲幅8.6%,三日累積漲幅達65%。
3D打印第一股
早在 2012 年,愛康醫療(當時叫愛康宜誠)就排著 A 股創業板的隊,當時新股的審查較嚴格,年底甚至出現 "A 股 IPO 第八次暫停 "(2012.11.03 至 2013.12.30)。
籌劃上創業板時投入的資金和時間,都已經成為了沉沒成本,今年實在熬不下去的愛康醫療選擇赴港上市。
愛康醫療是中國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將 3D 打印技術商業化并應用于骨科醫療器械的公司。
2017 年上半年,愛康醫療收入 1.63 億元,毛利 1.12 億元,凈利潤 0.5 億元。毛利率高達 68.5%,凈利率高達 30.7%。
3D生物打印
目前3D打印技術在骨骼相關領域做得風生水起,正如愛康醫療。但是除此之外,最備受人們期待、會真正改變醫療現狀的,還有3D生物打印。
3D生物打印主要是利用細胞、生物激素、生長因子、細胞間質等物質,打印出具有生物功能的人體活組織,例如,皮膚、鼻子、耳朵、軟骨、肝臟、腎臟、心臟等等組織器官。
器官移植可以拯救很多患者的生命,但這項技術也存在器官來源不足、排異反應難以避免等弊端。隨著生物3D打印機的問世,解決這些問題有了新的技術手段。
從資本市場表現來看,截至目前中國境外生物3D打印公司共融資40次,共披露融資金額3.91億美元,單筆最高融資記錄為Modern Meadow的4000萬美元B輪融資。
據IDTechEx預測,到2025年,全球3D打印市場需求為70億美元,預計其中一半來自3D生物打印領域。
政策扶持
工信部、發改委等十二部門日前聯合印發了《增材制造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根據計劃,到2020年,增材制造產業年銷售收入超過200億元,年均增速在30%以上。
其中提出生物增材制造材料:建立生物增材制造材料體系,不斷提高可植入材料生物學性能和增材制造工藝性能,完善個性化醫療器械的材料設計和微結構設計技術,開發不同軟硬程度的器官/組織模擬材料,開發滿足不同需求的生物“墨水”。
在應用領域也重點提出“3D打印+醫療”:針對醫療領域個性化醫療器械(含醫用非醫療器械)、康復器械、植入物、軟組織修復、新藥開發等需求,推動完善個性化醫用增材制造產品在分類、臨床檢驗、注冊、市場準入等方面的政策法規,研究確定醫用增材制造產品及服務的醫療服務項目收費標準和醫保支持標準。
公司方面
板塊直達:3D打印
藍光發展:子公司藍光英諾在生物 3D 打印領域保持領先地位,開發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全球首款“3D生物血管打印機”。2016年12月,3D生物打印血管植入恒河猴體內實驗取得成功,預計人工血管有望最快申報 FDA 或 CFDA 臨床試驗批件。
大博醫療:大博醫療是國內骨科植入類醫用耗材龍頭企業,募投項目包括3D打印截骨器、3D打印椎間融合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