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公布了,《關于促進和規范民用無人機制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
一、《指導意見》提出的目標:
1、到2020年,民用無人機產業持續快速發展,產值達到600億元,年均增速40%以上;到2025年,民用無人機產值達到1800億元,年均增速25%以上;
2、培育一批行業應用類無人機國際知名企業,形成2-5家掌握核心技術、具備世界級影響力的領先企業;
3、建立健全民用無人機標準、檢測認證體系及產業體系,建設一批民用無人機專業服務機構;
4、安全管控技術手段不斷完善,國家級安全管控平臺基本建立。
二、《指導意見》的核心看點
《指導意見》列明了八大任務,從產業機會上分析,重點集中在以下方面:
1、推進關鍵技術創新:開展小型化通用化載荷設備、高集成度專用芯片、長航時大載重/混合布局無人機研制;加快軍工技術向民用轉,促進有條件的民用無人機企業參與軍品科研生產和維修服務;
2、提升產品質量性能:提高民用無人機傳輸安全性和數據保護能力;
3、培育優勢企業:推動民用無人機企業生產制造智能化轉型;推動發展具有特色的民用無人機產業集群;
4、拓展服務應用領域 :推進民用無人機在農林植保、物流快遞、地理測繪、環境監測、電力巡線、安全巡查、應急救援等行業領域創新應用。
5、推進國家管控平臺建設:文件提出要實現民用無人機可識別、可監視、可管理;加快建設基于民用無人機身份識別和飛行狀態的國家級管控平臺。
另外,在保障措施方面,此次《指導意見》特別強調,加大農用植保無人機的推廣扶持力度,利用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智能制造專項等政策加大對民用無人機產業發展的支持。
三、無人機產業鏈看點多
相關監管制度的不斷完善,為無人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此次《指導意見》更是行業發展的重磅推進政策。1800億元的市場規模之下,必然有一大批上市公司脫穎而出。
目前,行業應用多點開花,消費級無人機銷售火爆,工業級無人機已先在測繪、植保與安防領域大面積應用。隨著無人機技術的不斷成熟,在日常生活中更廣泛應用,實是科技不斷發展的必然結果。
目前全球45%的工業級無人機采購方為政府,預計未來率先爆發的領域為測繪、植保與安防等需要政府主導的行業;另外,在軍事無人機領域的上市公司也有望實現市場領域的拓展;由于無人機產業鏈,依賴動力系統、飛控系統、傳感器等領域尖端科技,相關產業鏈的公司有望獲得大額訂單。
相關公司方面,無人機板塊顯示
隆鑫通用:通用動力系統與植保無人機的龍頭生產商,自主研發的XV-2植保無人機最大載重量70公斤,是目前國內唯一一款適合大田作業的農業植保無人機,作業效率遠超國內同類型產品(可達國內同類產品的5-6 倍);
南洋科技:航天十一院下屬上市公司,16年獲得集團注入彩虹無人機、神舟飛行器資產;“彩虹”系列是我國批量出口最早和出口量最大的軍用無人機,覆蓋9個國家,年交付200余架,隨著軍民融合的深化,看好彩虹系列無人機在民用領域的拓展。
威海廣泰:子公司全華時代擁有固定翼無人機技術,主攻長航時、大載量的固定翼無人機,將主要用于公安武警消防、測繪行業以及海洋海亊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