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證監會發行部發布十大舉措,對IPO環節各個流程進行了進一步明確。這是發行部進一步公開新股發審的關鍵舉措,對于發行人和中介機構、市場參與各方來講,更加明晰了發審工作流程和時間把控,是監管層透明公開化的重要舉措。
證監會全公開IPO審核流程
12月7日,證監會發行部發布監管問答,對IPO環節各個流程進行了進一步明確。
為進一步規范發行審核流程、有序推進發行審核工作、明確和穩定市場預期,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就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的反饋回復時間、中止審查、恢復審查、終止審查等有關事項進行規定。
其中對于發行人及保薦機構應當何時報送上會材料,發行人的申請受理后至通過發審會期間,發生何種情形時將中止審查等方面進行規定。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首發公開發行的申請文件中記載的財務資料已過有效期且逾期3個月未更新的,終止審查。
此外,證監會發行部首次確認了中止審核的八種情形,對于更換保薦機構需重新申報排隊。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監管問答設過渡期安排。
IPO審核需要多長時間?
據統計,截至2月24日,今年以來證件會共核發了6批IPO上市,累計獲得IPO發行批文的企業數量達68家,占去年成功發行IPO數量近30%。換言之,監管層除了在過年期間有兩周沒有核發批文外,以每周一批、每天2家左右的節奏,高速推進著新股發行。
另外,對于IPO發行加速市場也有不同的聲音,有觀點認為A股市場只花了四分之一的時間,就發行了美國接近60%的股票數量,如果按照這個速度發行新股,不久,A股的股票容量將會成為世界第一,但是發行公司的質量和未來的發展潛力卻與美國有著一定的差距。
據統計,美國市場上市最早的個股是1899年12月31日上市的通用電氣,截至到2016年底,在117年的時間里,合計上市的股票數量目前是5449只。而A股,從1990年12月19日第一批個股上市,到2016年底,過去了26年的時間,而A股合計的數量已經達到了3187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