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種嚴苛的新規,又會對過去的財富管理、企業經營、財富分配造成很大的影響。它管錢,既要管錢的來源,管錢的去向,又要管未來的錢。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末,國內信托資產規模為21.99萬億元,環比下降2.39%,資產規模保持穩步下降。成績的背后,又隱藏了多少違約,多少停貸,多少悲劇呢……2019年已經過去,那么2020年呢?很抱歉,收緊還將繼續。因為2020年是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收官之年,資管新規過渡期也在2020年底結束。說專業點,就是緊信用依然持續。說直白一點,就是這兩年都是過渡期,后年資管新規嚴格執行,明年是最后出清的日子。所有高風險機構處置、化解影子銀行風險會進一步推進,你的錢哪里來?合法不合法?金融機構的錢去了哪里?合規不合規?企業的錢從哪里來?去哪里貸?明年都將是最后的喘息。
2020 年,注定是政策與經濟關鍵的一年,這決定了政策和投資者行為的擾動會更多。明年資管過渡期結束。若過渡期嚴格執行,那么理財老產品、委外等面臨規模壓降的壓力。其次,理財現金管理類產品監管政策尚未落地,若與貨基保持一致,將制約理財擴張速度并導致其投資長期化。那么最直接影響,就是市面上的投資收益率,還將再下一個臺階。今年8%嫌少,明年7%要不要?高投資回報,高利率收益,將徹底說再見。
同樣最直接的影響,將是世上再無保本收益。大資管行業規模近百萬億人民幣的理財產品,要在2020年底前告別剛兌、實現向凈值化轉型的監管目標。
財經資訊-2020,爆雷的終結
那么,問題就來了。作為資管理財方,會將錢從哪里撤出?又將把錢投向何處?作為普通投資者,沒了剛兌,沒了高收益,沒了保本,錢又該投向何處?
2020年,注定是理財產品供給收縮的一年。一堆普通投資者將會無處可去,他們也注定會成為某些“成功大師”的爭搶對象,磨刀霍霍,饑渴難耐。過去兩年,攪動中國財富分配的核動力,將在明年收尾。各大金融機構,為了政治正確,都將加速清理自己的不良行為,不該貸的不貸,不能給的堅決不給。前兩個月,證監會光榮退休的肖主席,曾出來放風,意思是想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這確實代表了不少業內機構和部分監管人士的想法。但是啊,和房產調控一樣,任再多傳言擾動,核心決策層還是會堅定執行既有路線,至少不會過早妥協。前兩天,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
有關銀保監會這一塊,是這么強調的:“持續加大不良資產核銷力度,對影子銀行業務進行一致性、穿透式、全覆蓋監管,堅決清理整頓各類假創新、偽創新。分類處置重點金融控股集團風險。完善房地產融資統計和監測體系,嚴厲打擊各類違規行為。持續推進網絡借貸等互聯網金融風險整治,堅決遏制非法集資等非法金融活動高發勢頭。”2020年,顯著的資產騰挪仍然會發生,而且發生的更徹底,對違規借貸者是致命一擊,對整個社會而言,將是爆雷的最終章。2020年,也將是很多事和人的句號。更多財經資訊,關注財經365股票或“財經365網”微信公眾號看財經深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