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www.hand93.com)3月2日訊:昨天表弟心急火燎地跑來問我借錢:“姐,先轉我1萬塊錢急用,過幾天還你。”
仔細問了一下才知道,原來他這幾個月辭職了,為了犒勞一下自己,買了一臺最新款單反,去了一趟土耳其,回來還搬了新家,養了一只寵物狗,買了幾雙聯名限量款球鞋……刷信用卡簡直刷得不要太開心。
等到還賬的時候卻傻眼了,工作5年攢下的錢還不夠扣!他想起最近很多人都用小額貸款,于是在3家網貸平臺注冊了實名賬戶,借了8萬塊。
想著工作就可以慢慢還,沒想到下個工作忽然落空了,接下來兩個月網貸連本帶利滾到了10萬,又不敢告訴爸媽,沒辦法,只好找我借錢來了。
都說中年人的崩潰是從借錢開始的,對90后來說,他們的崩潰,也是從借錢開始的。
最近匯豐銀行公布了一組數據,90后總人口有1.715億人,人均負債12.79萬元,負債總額接近22萬億元。
恐怕連很多90后自己都不知道,錢都花哪了?
想起最近剛學會一個新詞,叫“暴花戶”,用來形容那些在短時間內就花掉了可觀的財富,賺錢不多,但就莫名很敢花,花光了又很喪的人。
完美地概括了很多90后的消費觀。
法國學者魯爾·瓦納格姆說,從真切生活的角度上說,通過消費而獲得的權力,完全建立在犧牲自我存在和自我實現之上。
現在的年輕人,已經被過度消費綁架了。
1 現在的年輕人,早就沒有錢了
最近的調查數據顯示,21.89%的受訪白領處于負債狀態,53%的大學生貸款是為了購物,35歲以下44%的群體,平均每人每月儲蓄只有1339元,他們會選擇花唄、360白條、微粒貸等平臺借貸,很多年輕人處于“零儲蓄、高負債”的狀態。
一句話總結就是,現在的年輕人,早就沒有錢了,還欠了很多錢。
為什么會這樣呢?
因為現在的年輕人,要花錢的理由太多了。
朋友以及同事之間聚會、吃飯、KTV請客,禮尚往來之類就不說了,關鍵是,他們總能給自己找來一大堆消費的理由:
心情不好“買買買”,心情好也要“買買買”,失戀要買,工作累也要買,如果正碰上“滿199減10,滿299減20”之類的,又會為了湊滿減買一堆本來不需要的東西......即使并沒有買東西的欲望,但店員一推薦,覺得不錯又買了。
有個朋友去逛某家居店,店員推薦很貴的一套櫥柜在打折,她覺得不買就虧了,鬼使神差就買了。但事實上她的房子根本不需要一套新櫥柜!結果為了這個新櫥柜她還更新了一整套餐廚用具,最后大大超出了預算,只好節衣縮食過日子。
除了沖動和“手滑”消費外,還有很多女孩,每天跟著時尚博主買買買,今天買某大牌限量版護膚套裝,明天買某醫美儀器,完全不考慮自己月入3000負不負擔得起,每天都在打腫臉充胖子。
一個愛用花唄的前同事說,“它給我一種能買很多東西但是不花錢的錯覺,不管還不還得起,還是會瘋狂用。“還有個網友說:“去年雙十一用花唄分期的錢還沒還完,今年雙十一又刷爆了, 害怕它給我越來越高的額度。”
這可不嗎,商家為了掏空年輕人的荷包可謂無所不用其極,以前一年只有一次雙十一,現在幾乎天天都是雙十一,什么黑五、圣誕折扣季、雙十二、年貨節、開學季、女王節、年中促銷……換著花樣打折。年輕人哪受得了啊,看到“超低折扣”、“限時特賣”、“買一送一”就受不了了,為了占便宜乖乖送上錢包。
但這種過度消費的風氣,真的值得贊揚嗎?
過度消費下,有人一刻鐘花的錢比一個月掙的還要多,有了分期付款,多少人為了滿足虛榮心一咬牙買了很多昂貴的東西,從付款的那一刻起,他們的生活就被債務牽住了鼻子。
你以為自己消費著物品,卻反過來被物品消費了。
2 消費帶來某種程度的快樂,卻買不來真正的滿足
電影《搏擊俱樂部》有段臺詞:“廣告誘惑我們買車子,買衣服,于是我們拼命工作,買我們不需要的狗屎。”
各種打折、廣告的輪番攻陷,不過是瞅準了你心中的欲望缺口,不斷驅使你產生欲望。
電影《一個購物狂的自白》里,Rebecca 非常喜歡購物,諷刺的是作為一名財經記者,她一方面教人理財,另一邊自己又揮霍無度瘋狂購物,面對紛紛揚揚的賬單,Rebecca 只能靠圓謊來逃避債務。她試圖戒掉購物,想盡各種辦法來賺更多的錢還賬,但面對櫥窗里的誘惑,卻依然管不住自己的手,以失敗告終。
跟風買網紅款;不需要的東西看到打折,覺得不買就虧了;不買衣服就空虛;往家里囤東西,一旦塞滿好看的衣服和充足的食物,就感到舒適和安全;學生時代想穿漂亮衣服沒錢買,現在工作有錢了就拼命買……
無論是貪小便宜還是希望通過購物獲得“心理補償”,本質上來說,還是欲望在作祟。
可很多人卻大大高估了消費帶給自己的快樂。
那些你以為總有一天能派上用場的東西,其實永遠都不會用,東西都買了錢卻沒了,結果就是妄圖治愈不開心,結果越剁越糟心。
以為通過購物就能得到滿足的潛意識,真正的目的都不是占有物品本身,而是內心缺乏安全感,才需要用物品和消費來證明自己的身份,確認自己的價值。
有位豆瓣網友的總結很精辟:
“消費主義將欲望=人生價值,無法實現欲望=人生零價值,現代人的痛苦多多少少來源于此。消費主義給人們樹立怎樣的人生目標值得警惕,消費主義真正為人們帶來什么?潮水般一波接一波的欲望、空洞干涸的心靈,一無所有。”
欲望,終究填補不了你對自我的不滿。
曾經我們沒錢可以過得很快樂,可是現在,不僅沒錢,而且還不快樂。 為什么?只是因為很多情況下,我們將快樂和消費捆綁了,總有一天,你會明白,消費雖然可以帶來某種程度的快樂,卻永遠買不來真正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