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www.hand93.com)2月21日訊:去年12月,我在《今綸說》中談買房的問題,我們有一個話題是關于剛需買房的。有嘉賓主張立即入場,有嘉賓意見是可以開始看房了,而我的意見是再等等。
因為我沒有看到決策層釋放明確的放松調控的言論和信號,地球人都知道,中國的房價受政策影響極大。
后來我又在公開發表的文章中進一步補充說:如果調控政策在目標城市有明顯松動,且房價連續三月上漲,剛需請立即入場。
對房價不利的數據在增加
現在看來,這兩個條件在諸多城市并未實現,而對于房地產不利的因素反而在增加:
最新數據顯示:1月份全國主要城市樓市成交情況是下跌的。
▲數據來源:CREIS中指數據、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
環比而言,廣州的成交面積下跌了65%,北京下跌了43%,深圳下跌了27%,四個一線城市,僅上海有1.1%的上漲。
至于二手房的掛牌均價更是以跌為主:深圳下跌1.27%,廣州下跌2.74%,北京下跌1.08%,上海微幅上漲0.4%,杭州下跌1.75%,武漢下跌1.74%。
據克而瑞數據,2018年豪宅市場明顯降溫,以京、滬、廣為代表的傳統一線城市豪宅市場成交套數分別為2156、3610和503套,不足2016年成交的30%;北、上、廣、深、杭五城豪宅成交總量也僅9493套,創下5年來新低,不足2016年全年交易量的4成。
人心散了,(炒房的)隊伍不好帶了,是我們在數據中看到的第一印象。土豪們、金領們面對豪宅也變得躊躇徘徊起來。他們最關心的話題是“如何避免業務持續收縮”或者“職業寒冬下的策略與方向”。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錄:2018年,一線城市二手豪宅普遍 “有價無市”,成交的都要大幅降價。在廣州,豪宅標桿凱旋新世界等知名豪宅,目前掛牌價的跌幅均在10%左右,成交量寡淡;在上海,年前有消息傳出,上海浦東陸家嘴世茂濱江花園近20套豪宅拋售,且“嚴重低于市價”。在深圳,已經出現了好幾例豪宅大幅降價成交。去年12月,南山區深圳灣翡翠海岸一套89平米房源從1650萬的高位下跌270萬,以1380萬成交。
這就是我們看到的部分房地產數據,大方向是“房住不炒”,具體到策略是所謂“因城施策”,什么意思呢?就是說作為地方決策者可以自己去決定要不要解除限購、限售,但同時還給出了“考核標準”,即“穩房價穩地價穩預期”。
因此,一二線城市是不敢放松或者解除限購的,因為歷史經驗反復教育了中國人:一二線城市的樓市松開調控必大漲,這是一種信仰,無需講道理,除非極端大跌,松動調控政策才有出臺的可能。
從目前的狀況來看,暫時沒有出現這種極端情況的可能。
外部條件的變化比較敏感,不便在此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