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www.hand93.com)1月31日訊:今日話題:信托理財產品可投資嗎?來看下最新的案例分析!
標叔你好!
我有一個朋友,一直推薦我購買信托理財產品,他說信托產品收益率高、風險低,特別適合我這樣的保守型投資者。他介紹了一款2年期的信托產品,起點金額為100萬元,預期年化收益率為9%,比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高多了。我從來沒有買過信托產品,不知道這類產品有什么風險,值不值得投資?
讀者:小肖
小肖你好:
信托產品的種類繁多,用途廣泛,風險也不一樣,很難用幾句話就解釋清楚。從你朋友推薦的信托產品看,這是一款固定收益類集合資金信托,主要的目的是為企業進行債券融資。
說得簡單點就是信托公司從投資者那里募集一筆資金,再將資金借給某個企業,該企業用其經營所得來償還債務,這里面最主要的風險就是企業的償付能力。通常,信托公司為了保證資金安全,會讓借款企業提供資產抵押或擔保。比如,有的公司會用自己持有的土地、房產等作為抵押物,有的公司會由地方政府提供擔保(這類公司多半為地方政府的融資平臺),也有的公司會采取股權質押的方式進行融資。
這些增信方式,是對資金出借人的保護,因此也是投資人特別需要關注的地方。比如說,用土地和房產進行抵押,投資者需要關注這些土地和房產的實際價值;地方政府擔保的項目則要關注當地政府的資金實力,財政收入高的地方政府擔保能力也較高;采用股權質押方式借款的,要關注股價波動對資金安全的影響。
即便有了增信措施,信托產品也不是絕對安全的。事實上,最早打破剛性兌付的就是信托產品。早在2001年,金新信托遭遇擠兌風波,引發了德隆系崩盤,那些購買了金新信托的投資人不僅沒有拿到高收益,連本金也無法收回。最終國家通過打折收購債權的方式,化解了兌付危機,但投資人并沒能足額收回本金。此后,國家對信托公司進行了集中整頓,對信托公司的運作進行了規范,也讓信托業走上了健康發展的軌道。
2018年,資產管理新規開始實施,其中最顯著的一個改變就是打破剛性兌付,這讓銀行理財產品和信托產品的風險都有所提高。近幾年,信托產品違約事件屢見不鮮,雖然有些產品最終得到了剛性兌付,但由于需要處置相應資產,會導致投資者不能按時回款。未來,如果出現處置資產后仍無法兌付本金,則投資者需要自己承擔損失。
你是一名保守型投資者,最不愿意看到的情況是本金受損,你不能只看到預期收益率比較高就貿然投資,還要仔細研究信托資金的投向,所投企業的經營情況和資產情況。如果不能承受本金受損的風險,建議還是選擇銀行理財產品。如果經過仔細研究,認為投資風險不大,增信措施能保證本金安全,又能承受一定時間的回款延遲,你還是可以購買此款信托產品。標叔
更多資訊關注財經365股票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