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合成貨幣對

有些時候,機構交易者并不能夠交易特定的交叉貨幣對,因為市場沒有足夠的流動性來執行他們的定單。為了執行他們想要的交易,他們必須創造“合成貨幣對”。那么,什么是合成貨幣對呢?
假定你已經做了相關分析,并且得出結論認為英鎊比較強,日元比較弱。但是你的平臺沒有英鎊/日元這個貨幣對,難道你就失去了這次交易機會?不!你可以建立一個合成貨幣對來做多英鎊/日元。一般的交易商都提供有英鎊/美元,美元/日元,我們可以通過對這兩組貨幣對的交易,間接建立起對英鎊/日元這組貨幣對的交易,具體方法如下:
在做多英鎊/美元的同時,再做多美元/日元,前提條件是交易的手數必須要完全一樣。大家都知道,我們做多英鎊/美元,其實是買進了英鎊,賣出了美元;而我們在做多美元/日元的時候,則是買進了美元,賣出了日元。在第一組貨幣對的交易中,賣出的美元與第二組貨幣對中買進的美元相互抵消,所以最終結果其實是建立起了做多英鎊/日元的結構了。
交易者能夠這么做,是因為英鎊/美元和美元/日元相當具有流動性,這也意味著,他們可以任意下定單。如果你是一名外匯散戶,而且你打算和機構交易者一樣交易,那么,技術上來說,你也可以進行合成貨幣對交易。但是,你這樣做并非那么精明。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更為奇異的交叉貨幣對,諸如英鎊/紐元、瑞郎/日元現在都可以在你的經紀商交易平臺上進行交易。除去我們通常交易的大多數貨幣對不說,交易交叉貨幣對的點差較我們創造性的進行合成貨幣對交易的點差要低很多。同時,我們也不要忘了保證金的使用。進行合成交易需要你開設兩個獨立的倉位,而且每一個倉位都要你投入保證金。
相比于合成交易,當你進行簡單的交叉貨幣對交易時,你可以避免使用不必要的資金,進而節省你的保證金。
所以,除非你的交易單位以碼(100萬單位的俗稱)計,那么,還是放棄合成交易,轉而選擇交易交叉貨幣對吧。這樣,你所支出的點差要更低,且可以節省更多的資本進行更多的交易。
歐元和日元交叉盤
除了美元之外,歐元和日元是交易最為頻繁的貨幣。同時,和美元一樣,一些國家也持有歐元和日元作為其外匯儲備。所以,日元和日元交叉貨幣對成為美元直盤之外,流動性最高的貨幣對。
交易歐元貨幣對
最常見的歐元交叉貨幣對是歐元/日元、歐元/英鎊以及歐元/瑞郎。消息面對歐元或瑞郎交叉盤的影響較歐元/美元或美元/瑞郎的影響要大得多。
英國方面消息也會對歐元/英鎊造成很大的影響。奇怪的是,美國方面消息也會對歐元交叉盤走勢造成較大影響。美國方面消息會對英鎊/美元以及美元/瑞郎造成強勁影響。這不僅會影響到英鎊和瑞郎兌美元的匯價,也有可能影響到英鎊和瑞郎兌歐元的匯率。美元的走強可能促使歐元/瑞郎以及歐元/英鎊的走強,而美元的走軟,也可能促使歐元/瑞郎以及歐元/英鎊的走軟。
迷惑了?好吧,讓我們分開細說。比如說,美國方面公布的正面經濟數據導致美元走強。這意味著英鎊/美元將下跌,進而打壓英鎊走低。與此同時,美元/瑞郎將走高,這也會打壓瑞郎下跌。
英鎊匯價的下跌將導致歐元/英鎊的上漲,因為交易者都在賣出英鎊。瑞郎的下跌也會導致歐元/瑞郎的上漲,因為交易者都在賣出瑞郎。與之相反的是,如果美國方面公布的經濟數據表現負面,則可能導致相應貨幣對走勢呈相反方向波動。
交易日元交叉盤
日元也是最受交易者歡迎的幣種之一,日元基本上可以和所有的主要貨幣進行交易。截至2010年2月,歐元/日元在日元交叉盤中的交易量達到最高水平。英鎊/日元、澳元/日元、紐元/日元也是吸引人的套息交易貨幣,因為上述貨幣與日元的利差最大。
當進行日元交叉盤交易時,你應該始終對美元/日元保持關注。當美元/日元突破關鍵價位時,日元交叉盤也會受到明顯影響。比如說,如果美元/日元突破某一關鍵阻力位,則意味著交易者正在賣出日元。這可能促使他們也同時賣出日元兌其他貨幣。因此,你應該預計歐元/日元、英鎊/日元以及其他日元交叉貨幣對也走低。
加元/日元
在最近幾年,加元/日元已經變為非常流行的交叉貨幣對,該貨幣對與油價的關聯性也非常之高。加拿大所有用的石油儲備居全球之二,該國也因油價的上漲獲益頗多。另一方面,日本則嚴重依賴石油進口。事實上,日本99%的原油都是進口的,因為該國幾乎不存在天然的石油儲備。上述兩方面因素導致油價和加元/日元之間的正關聯性達到87%。
觀察交叉盤進行直盤交易
即使你并不打算交易交叉貨幣對,只是想交易主要的美元直盤,你也可以利用交叉貨幣對幫助你做出更好的交易決策。下面就是一個例子。
交叉貨幣對能夠提供每種主要貨幣對之間的相對強弱關系線索。
比如說,你看到歐元/美元以及英鎊/美元都發出了買入信號,但問題是你只能進行一種貨幣對的交易。你應該選擇哪種呢?
如果你只是看著你的水晶球,并開始猜測結果,你可能不會因此而得得到好的答案。為了獲得正確的答案,你可以觀察歐元/英鎊交叉盤。如果歐元/英鎊正在走低,這意味著,英鎊相對于歐元在此時更加的強勁。所以,正確的答案應該是買入英鎊/美元,而非歐元/美元,因為英鎊較歐元要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