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是坎坷的一年,A股從年初跌到了年尾,臨近年關,利空出盡了嗎?未必,至少還有一顆雷在不遠處若隱若現。
股市行情
今年三季報顯示,A股3573家上市公司商譽高達1.44萬億,有21家公司商譽占總資產比重超過50%。這場風暴一旦爆發,將導致A股上市公司資產價值大幅縮水,對資本市場的影響堪比超強臺風。
商譽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舉個例子:
一個小餐館,它的凈資產就是一些吃飯的桌碗和做飯的廚具,價值不超過10萬,但是餐館生意不錯,每年能賺50萬。
如果你說要用10萬塊買下餐館,老板肯定是不答應的。但是有人出200萬,相當于4年的利潤買下餐館。
這筆收購交易達成時,超出凈資產的部分就會算到商譽里面,也就是說這筆并購產生了190萬的商譽。
在A股上市公司中,最典型的就是當年華誼耗資10個億收購馮小剛的皮包公司東陽美拉,10個億一下子都成了商譽。
如果收購的標的公司業績不錯,那皆大歡喜,上市公司的業績會增厚不少。但好事不能讓你都占了,任何并購都是有風險的,如果餐館生意不好怎么辦?如果馮小剛導演的電影票房慘淡怎么辦?那就要進行商譽減值,這對利潤的影響非常大。
舉兩個例子,最近這兩家公司就是因為商譽減值風險被無情地砸跌停了。
銀禧科技發布公告,公司并購的興科電子科技業績未達預期,商譽減值4.9億,導致2018年凈利潤虧損約為4億元-7億元。這家公司9年的凈利潤加起來才賺了6個億,一下子減掉5個億,賠大發了。
國民技術發布了相似公告,年初收購的斯諾實業預計將無法完成2018年業績承諾,且差異較大,而在中報進行并表時,國民技術已計入了超10億元的商譽。雖然它是反彈主力5G概念的一員,但仍然被大單砸跌停。
商譽可能暴雷的公司可不止這些,它們只是排頭兵而已,老鼠拉木楔,大頭在后頭。
2015年牛市的風口之上,為了做大業績,把股價搞上去,不少上市公司瘋狂并購,為今日的高商譽埋下了隱患。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由于對賭協議業績承諾期一般為3至4年,2018年將迎來大量承諾到期,所以年關之際,商譽減值的風暴將至。
在2018年度財務報表審計大幕即將開啟之前,證監會于11月16日發布《會計監管提示第8號——商譽》當別有深意。今年的年報要好好給上市公司的商譽擠擠泡沫了,小心商譽雷砸到你的頭頂。
以上就是業績變臉?小心這顆大雷的全部內容,更多資訊關注財經365股票頻道!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