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音樂,短視頻的世界可能是黑白的。
想想紅透半邊天的抖音快手們,其實都有一個相同的內容邏輯:背景音樂通常在內容中表現出反轉、烘托等關鍵作用。所以毫不夸張地說,音樂,某種意義上已經成為了短視頻的靈魂。
當下,音樂與短視頻“如膠似漆”,相互之間正在發生著越來越劇烈的化學反應。
一方面,以音頻起家的在線音樂平臺們紛紛擁抱短視頻。比如網易云音樂在今年3月份推出了“短視頻現金激勵計劃”,并計劃未來一年內投入數千萬現金激勵創作者;QQ音樂自制的LIVE短視頻節目《大象房間》最近上線。
事實上,此前這些在線音樂平臺或多或少都有涉足短視頻內容,或UGC,或PGC,但并沒有發力。不過因為短視頻這把火燒得太旺,人人分羹是預料之中的事。此外,就這些在線音樂平臺來看,音樂短視頻內容的產出和商業潛力巨大也是另外一大推力。
另一方面,垂直領域的音樂短視頻平臺開始進一步深化短視頻與音樂的結合能力,并向整個音樂產業進軍。比如最近上線了4.0版本(基于AI的速拍功能)的動次,正計劃未來要向整個音樂產業鏈的中上游邁進。
這兩個趨勢,其實本質都是短視頻對音樂內容或產業的“反哺”。為什么說是“反哺”,原因在于短視頻從誕生到崛起的這一段時間里,音樂可以說是短視頻最大的功臣,正如開頭談到的那樣,BGM是抖音快手們發家的關鍵。
這么來看,音樂對短視頻的“哺育”使命其實已經完成了,因為短視頻已經如期成為了大眾化需求。但短視頻對音樂的“反哺”,還在路上。
短視頻“反哺”音樂仍在半路
像音樂與短視頻這樣形成“互哺”關系的其實還有一個很典型的組合:游戲和直播。現階段,兩對組合都走在內容媒介“反哺”內容的路上。
不過就事論事,短視頻在音樂宣發上的巨大貢獻,是肉眼可見的。一方面,目前很多音樂人或音樂公司都在抖音、動次等擁有自己的發聲渠道,通過平臺所提供的短視頻內容工具,他們的音樂宣發需求能夠得到極大的日常化滿足。
另一方面,因為流量效應,短視頻平臺的營銷作用越發凸顯,很多音樂人或音樂公司已經與短視頻平臺達成了非常穩固的合作關系,音樂宣發自然不在話下。
也就是說,短視頻對于音樂的“反哺”,首先體現在流量方面,而目前由于音樂產業與短視頻的融合還不夠,短視頻對于音樂產業的賦能也主要只表現在宣發方面。
但這顯然還不夠,音樂宣發只是音樂產業鏈的冰山一角,傳統的音樂產業當前還存在不少痛點。比如原創音樂人的發掘和培養;音樂內容的商業價值衍生;音樂內容的數字化和智能化等等。
這些產業化的痛點,復雜且多維。這意味著,“反哺”音樂,對短視頻來說仍是一個長期重任。一來,絕大多數短視頻平臺在前期的發展重心基本在于流量的捕獲和經營,所以對于音樂產業的涉足總體來說比較淺,尤其是大眾化的短視頻平臺;二來,驅動短視頻“反哺”音樂產業的仍是長效機制,所以這將考驗短視頻在用戶端的基建是否結實,比如流量的補充能力、推薦機制的完善性、內容生產的標準化等。
毋庸置疑,短視頻“反哺”音樂這項宏偉事業,仍在半路上。但值得欣慰的是,起碼短視頻巨大的流量效應已經幫助音樂產業解決了一些心頭之結。而且,正如開頭提到的那樣,音樂與短視頻的化學反應正在愈加劇烈,從這一點來看,短視頻對于音樂的“反哺”,未來可以為我們帶來很多好消息。